教育戏剧促进学前流动儿童发展的习式与效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学前流动儿童是需要社会关注的弱势群体之一,目前数量多但条件相对较差的“山寨园”是为其提供学前教育的主要场所。从实践层面上看,运用易于掌握的低成本高收益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山寨园”的教育质量,教育戏剧正是这样一种教学方法。本研究采用行动研究法,为北京“四环游戏小组”的22名学前流动儿童开展了5个主题9次教育戏剧活动,持续1个月时间。结果发现学前流动儿童在教育戏剧活动中呈现出了“创造性动作表现多但自发性言语表现少、积极踊跃参与扮演但入戏程度较浅”的特点;教育剧场、即兴创作、想象游戏、集体扮演和增加角色是适应学前流动儿童发展特点的有效戏剧习式;“坐针毡”“专家外衣”等高级戏剧习式则因对幼儿语言、经验要求较高而不适用于学前流动儿童;教育戏剧活动结束后,学前流动儿童表现出了更多助人行为,其语言和动作表现力也得到了提高。在针对学前流动儿童开展教育戏剧时,应注意人数和混龄问题,同时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与支持,使其不仅善于从学前流动儿童的日常生活中发掘适合扮演的故事,而且能够鼓励幼儿自主表现。
机构地区 不详
出处 《学前教育研究》 2017年2期
出版日期 2017年02月12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