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 影像分型对布鲁杆菌病性脊椎炎的诊断与治疗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目的:探讨MRI影像分型对布鲁杆菌病性脊椎炎(BS)的诊断与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13年7月确诊且符合纳入标准的257例B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31例,女126例,年龄21~82岁,平均(46.52±1.27)岁。依据发病部位、椎体及椎间隙炎症浸润和破坏程度、椎旁软组织改变、脊柱的稳定性、脊髓或马尾、神经根受压等MRI影像表现对病例进行分型。采用非手术和手术治疗,前者为单纯药物治疗(A组),后者分为腰椎局限性病灶微创术(B组)、颈椎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C组)、胸腰椎病灶清除植骨术(D组)和胸腰椎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E组)。通过影像分析一致性检验及临床疗效判定标准对影像分型与临床治疗策略两者之间的相关性进行评价。结果本组257例中,MRI影像分型为Ⅰ型47例、Ⅱ型45例、Ⅲ型41例、Ⅳ型32例、Ⅴ型92例;2个椎体受累241例、3个椎体受累16例,以腰椎发病率最高(65.36%,168/257)。治疗后3个月257例均得到复查;6个月212例(82.49%)得到复查,其中手术134例、非手术78例,A组5例复发(腰椎Ⅱ型1例、Ⅲ型2例、Ⅳ型2例)、B组2例复发(腰椎Ⅱ型1例、Ⅳ型1例),复发7例均改为E组治疗方案治愈;12个月173例(67.31%)得到复查,其中手术112例、非手术61例,各组均无复发病例。C、E组无论术后早期还是后期脊柱均稳定,且植骨均愈合;D组56例中50例采用横突关节突间植骨术,19例(38%)植骨愈合且脊柱稳定,31例(62%)植骨吸收(其中16例伴有脊柱不稳及下腰痛,再次行E组治疗方案后植骨融合脊柱稳定)。影像分析一致性检验κ值均〉0.75;临床疗效显示各组后一个时间点与前一个时间点治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复检时间点C、E组治愈率高于A、B、D组,D、E2组6个月、12个月治愈率比较差异均有�
机构地区 不详
出版日期 2016年02月12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