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慈善发展的战略思考:历史与现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主持人语(周秋光,湖南师范大学慈善公益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慈善发展的历史源远流长。但1949年建国后一度中断长达30年之久。从1981年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成立至1994年中华慈善总会创立,是中华慈善事业全面复兴的14年。而此后的20年基本上是官办慈善(公募基金会)占主导地位,民办慈善(私募基金会)也悄然兴起。2008年汶川大地震和此后一年不断发生的重大灾害事故,使得中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全民慈善”现象。由于“全民慈善”现象处在转型探索期,一方面是政府采取各种措施大力推动慈善事业,甚至有的地区如宁夏海原打造“黄河善谷”,提出了“招商引善”的口号;另一方面是公募和非公募的各种基金会相继成立并按照各自的模式运行,难免会闯入一些与慈善初衷不和谐的因素,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如陈光标高调行善、“巴比”慈善晚宴、壹基金公益基金会落户深圳、郭关关事件、中华慈善总会发票门、卢美美事件、河南宋基金会事件以及各地的“慈善风暴”等等。这些现象的发生,使慈善一时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同时亦备受人们的拷问——当代中国慈善究竟应当如何发展?
机构地区 不详
出版日期 2013年01月11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