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征地制度改革的集体建设用地新流转模式研究--以重庆永川区为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研究目的:在“缩小征地范围”的征地制度改革思路和重庆农村土地交易所集体建设用地实物交易缺失的背景下,探讨解决在城镇建设用地规划范围外非公益性项目的落地问题。研究方法:实地调研与理论分析。研究结论:目前重庆市永川区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主要模式是“租赁模式”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模式”,也存在小部分“地票模式”、“入股联营模式”等其他重庆典型流转模式,兼有实物流转和指标流转,其中实物流转多为自发性流转,不规范。在此基础上,提出集体建设用地新的流转模式,即“结合集体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土地实物出让流转模式”,该模式具有综合指标流转的集中特色、集中指标仍用于农村和突破传统流转方式等特点。基于此模式可以将集体建没用地流转类型划分为集中流转型和零星流转型,其中结合了新流转模式的为集中流转型,未结合的为零星流转型,集中流转型中通过复垦、集中、基础没施配套后而积较大的地块往往区位条件较好,是解决较大型的非公益性项目落地的主要类型。运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找到了目前永川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价格存在的问题,为了避免在新流转模式运行中出现此类题,应建立以集体建没用地基准地价评估结果为流转起始价、以农村土地交易所招拍挂等市场行为产生流转最终价的价格形成机制,其中参照《城镇土地估价规程》,集中地块基准地价的评估方法可以为成本法,零星地块基准地价的泽估方法可以结合剩余法与成本法,
机构地区 不详
出处 《重庆国土资源》 2012年6期
出版日期 2012年06月16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