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节奏、松紧、轻重在汉语中的相互作用——从“等等+单音名词”为何不合格说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正>一、“四缺一”模式及“倾向性”现象“本次列车开往成都,沿途经过郑州、西安等地”。其中的“等”和“地”如分别用双音形式“等等”和“地方”去代替,共可得四种格式。很明显,只有“等等地”是被严格排除的。如果四种可能的格式都合格,那这里就看不出什么规律。如果四种格式都不合格,那就根本没有这种现象,也无从研究。值得研究的正是“有所残缺”的现象,所谓规律,可以说就是“全部逻辑可能中的实际可能性。”如英语中p、e、s、t四个音位,全排列是P_q=24种,但其中只有pest,step,epts等8个合乎英语的音节结构模式。这里也就反映了人类语音共同的以及英语语音特有的规律。“四档子”中有残缺有三种情况,缺一,缺二和缺三。“缺
机构地区 不详
出处 《汉语学习》 1989年3期
出版日期 1989年03月13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