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现场,教研员如何评课指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8-21
/ 2

教学现场,教研员如何评课指导?

马培函

山东省滕州市教体局   

【摘要】教研制度是中国特色教育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场评课,是指导教师、服务教师成长的有效载体和有力手段,也是一个教研员的基本功。以张志公先生所讲的三位语文老师讲授同一个成语“破釜沉舟”的事,例说教研员评课现场,存在就课论课“眼低手高”和泛泛讲大道理“眼高手低”的问题。做最受教师欢迎的教研员,要练好评课内功:既要扎根实践,深耕教学现场,又要深研教育教学理论,精通学科教学,以理论引领和实践示范带领教师突围,助推教师专业成长。

关键词】教学现场;教研员评课指导;服务教师成长

作者简介马培函,山东省特级教师,山东省首批正高级教师,滕州教体局教研室高中语文教研员

正如罗曼·罗兰所说,“人不是为了读书而读书,而是在书中读自己,在书中发现自己或检查自己”,当了20多年教研员的我,读了语文教育专家张志公先生探讨语文教学的《说工具》一文,在语文学科教学方面收获新的感悟的同时,我对自己应该当怎样的教研员也“检查”了一番。

张志公先生在文中讲了三位不同的语文老师,讲授同一个成语“破釜沉舟”的事。

有一位教师大致是这样讲的:“‘釜’就是锅,‘舟’就是船。‘破’和‘沉’都是动词。‘破釜’是‘使釜破’的意思,也就是把锅砸碎,‘沉舟’是‘使舟沉’的意思,也就是把船凿沉。这样用法的动词叫做‘使动词’。同是作饭的用具,古代叫‘釜’,现代叫‘锅’;同是水上运输工具,古代叫‘舟’,现代叫‘船’;这是古今词汇的演变。像古代叫‘冠’,现代叫‘帽子’,古代叫‘履’,现代叫‘鞋’,都是这种情形。曹植《七步诗》里有‘豆在釜中泣’的句子,柳宗元《江雪》里有‘孤舟蓑笠翁’的句子,这里的‘釜’和‘舟’跟‘破釜沉舟’里的‘釜’和‘舟’意思相同。”

另一位教师讲法不同,他说:“‘破釜沉舟’表示坚决的意思。做事一定要坚决。无论做什么,只要是正当的、应该做的事,就必须抱定只许前进、不许后退,只许胜利、不许失败的决心。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成功。如果前怕狼后怕虎,工作还没开始就准备下失败的退路,那样一定不会成功,碰到一点困难就向后转了。当然,前进的目的必须正确。在这一点上,古人不能跟我们相提并论。由于时代的局限,古人,尤其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人,做事的目的在今天看来很多是成问题的,下定决心做好事是应当的,如果坚决做坏事,那就不应当了。”

还有一位教师讲得比较简单,话说得比较少。他这样讲:“项羽渡河进攻秦国的军队,渡河之后,把造饭的锅砸碎,把船凿沉,断了自己的退路,以示有进无退的决心,终于把秦军打败了。后来大家就用‘破釜沉舟’这个话表示下定最大的决心,不顾任何牺牲的意思。”

反复品读以上这几段教学现场,联想到教研员去学校听课调研,这三个老师给学生的讲授,很像不同的教研员给老师的现场评课,哪一个效果更好、更受一线老师欢迎呢?

第一位老师讲成语,只讲字句知识,却说不清这些字句合在一起表达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用在什么场合。

这正像有的教研员评课时,能知道这节课有不妥,但说不清问题到底在哪,或者能说出这节课存在的种种问题,却只能就问题谈问题,还不能从理论上廓清认识,不能给出问题解决的途径和策略。

这往往表现在一些新教研员身上。一位老师往往因为学科素养深厚、课讲得很好才走上教研员岗位,初当教研员,虽善于实践,但理论素养不足,“会做”却不“会说”,常常就课论课,可谓是“眼低手高”。

第二位老师讲成语,不讲字句本身的意思,只讲大道理,虽然滔滔不绝,却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掌握这个成语。

这正像有的教研员在教学现场,不能很好地关注眼前这节课的教学实践、设计细节,而在“为什么”方面口若悬河讲一些教育大理论、教学大原则、学科大概念,在“怎么办”方面却不能够让老师明白清楚这节课应该坚持什么,应该改正什么。

这往往体现在一些老教员身上。他们做教员久了,参加各种教育教学研讨会、报告会的机会多了,理论学习也日趋深入,眼界开阔了,但同时因为离开教学一线也久了,对教材、学情的把握和了解都不如一线老师,往往尚谈理论,实践设计能力不足,可谓“眼高手低”。

第三位教师讲成语,从典故的来源说起,既讲清词语知识,又说明道理,用在哪个场合,并且语言简洁,表述有力。

这正像有的教研员评课时要言不凡,切中肯綮,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俱佳。能从学科的角度,把这节课的内容选择放在核心知识学习的脉络之中,放在教材设计的整体框架之中,让课堂教学设计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妍媸毕现;既能从理论上点透问题所在,提高教师的认识,又能在实践中给出切实可行的修正方案和改进策略。

这样的评课效果当然最好,让一线老师最信服,也最受一线老师欢迎。

教研制度是中国特色教育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优良传统,是保障基础教育质量的重要支撑。“服务教师专业成长,指导教师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书育人能力”是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提出的教研员“四个服务”的任务要求之一。而现场评课,是指导教师的有效载体和有力手段,也是一个教研员的基本功。

在教学现场,教研员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能促进教师成长。教研员通过评课,和老师一起摸学情、研教材、磨教法,带着教育理论、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分析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有效的改进建议,以理论引领和实践示范带领教师突围,助推教师专业成长。

提高专业“服务能力”,教研员必须练好内功,要坚持做一个孜孜不倦的学习者、不断深入的研究者、知行合一的实践者。

首先,教研员要勤于学习。深入学习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掌握教育改革的最新动态,又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了解教育发展的前沿理论,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居高才能看远,与时俱进,方能有效引领。

教研员还要深入研究。深研学科课程标准、教材,明确课改要求,深刻把握教材结构,扎实学科知识;深研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学科名家教学,丰富教学实施策略,厚积学科素养。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研究学生学习规律和成长规律,真正理解并在实践中落实“以学定教、以学评教”的教学原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同时,教研员还要坚持实践。实践是一切理论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实践、躬身入局,教研员自己动手设计教学乃至亲自上示范课、公开课,才能做到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只有真正深入教师教学实践,才能和一线老师共鸣共情,才能实现手把手指导,真正发挥教研员示范引领作用,从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同时,教研员在工作中要不断反思自己的行和思,做到知行合一,让自己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不断提高。

总之,教研员要强化自我成长意识,练好内功,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专业素养、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以及反思和总结能力。只有这样,教研员才能更好地尽职履责,为提升区域教育教学质量做出专业贡献。

当一个让一线教师信服、受一线教师欢迎的教研员,我一直行走在路上。

作者简介:马培函,山东省特级教师,山东省首批正高级教师,滕州教体局教研室高中语文教研员,在《中国教育报》《语文知识》《中学语文教学》等报刊发表论文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