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生态保护视域下美术学科教育改革的实践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7-23
/ 2

长江生态保护视域下美术学科教育改革的实践探索

黄静娟1   陈雄伟2

武汉市关山中学

摘要在长江生态保护视域下,美术学科教育的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通过课程体系改革、课程资源建设、课堂教学设计和课程成果建设,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生态保护意识,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本文的研究旨在为美术教育的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推动美术教育与生态保护事业的融合发展。

关键词:长江生态保护 美术教育 教育改革

项目来源:2022年度武汉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教育的美术学科渗透研究——以生态审美培养为路径》(编号:2022CBA25

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强调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辩证统一。长江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其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美术教育应积极响应国家的生态文明政策,将长江生态保护融入课程改革,通过丰富的艺术形式,增强学生的生态意识和环保责任感。

一、主题化嵌入、多元形式、跨学科”的课程体系改革

融入生态保护内容

美术课程体系应融入长江生态保护的内容,使学生在学习艺术的过程中,能够深刻理解生态保护的重要性。通过设置模块化教学内容,涵盖长江流域的自然景观、生物多样性、生态治理等内容。如设置设置“长江生态治理”单元,介绍近年来长江流域的生态保护和治理成果。通过展示长江治理前后的对比照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生态治理的重要性和实际效果。

多样化的课程形式

传统的美术课程多以绘画、雕塑等静态艺术形式为主。为了更好地传达长江生态保护的理念,可以引入多样化的课程形式,如环保艺术装置、生态主题影像创作根据长江流域的生态故事编写剧本、创作舞台美术、设计服装和道具等。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更重要的是,创作作品可以在学校或社区展示,向更多的人传达生态保护的理念,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

跨学科融合

美术课程的改革应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可以与地理、历史、生物等学科结合,开展综合性的项目式学习。通过跨学科的合作,学生可以从多角度理解长江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如开展美术与地理学科结合设计“长江流域生态地图”项目学生绘制长江流域的生态地图。

二、强化拓展维度的课程资源建设

开发多媒体教学资源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应用能够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可以开发一系列与长江生态保护相关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虚拟实境(VR)展示、数字化长江生态地图等。这些资源不仅能够生动地展示长江的生态美,还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编写专题讲义

针对长江生态保护的讲义可涵盖长江自然景观的介绍长江流域的生物多样性长江的生态治理案例。此外,还可以加入长江文化的内容,介绍长江沿岸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民间传说,使学生在学习生态知识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长江文化的独特魅力。

建设实地教学基地

长江流域拥有丰富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可以在长江沿岸建立一系列实地教学基地,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写生。实地教学基地的建设可以选择在长江流域的生态保护区、自然公园和文化遗址等地。让学生了解长江文化的历史背景和传承,感受长江文化的深厚底蕴。

三、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设计

项目式学习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例如,在“长江流域生态绘画展”项目中,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长江流域景观或生态问题作为创作主题。这些作品可以在校内外展览,不仅展示学生的创作成果,还能向公众传达生态保护的理念。

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真实或虚拟的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进行学习。在“长江流域生态探秘”情境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虚拟的生态探秘之旅,学生扮演生态探险家,模拟实地考察探索长江流域的不同区域,并最终制作探秘报告和艺术作品,展示他们的发现和创作。

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小组合作为基础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例如,在“小组合作创作环保艺术作品”活动中,学生可以分组讨论并选择一个生态保护主题,通过相互学习、分享创意,提升他们的艺术表现力合作能力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注重转化辐射的课程成果建设

生态艺术作品展

可以定期组织“长江生态艺术作品展”,展示学生在课程中创作的优秀作品邀请专业的艺术家、环保专家以及社区代表担任评审和嘉宾。通过作品展,不仅能够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还能向社会公众宣传长江的生态美,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此外,可以通过网络直播和社交媒体宣传作品展,扩大其影响力。

生态艺术比赛

为了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和竞争意识,可以定期举办“长江生态艺术比赛”,鼓励学生创作与长江生态保护相关的艺术作品。比赛评审应注重作品的艺术性、创意性和生态保护主题的表达。获奖作品可以在学校和社区展示,优秀作品还可以推荐参加更高层次的艺术比赛和展览。通过比赛,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还能提高他们的艺术水平和环保意识。

生态教育研讨会

定期举办“长江生态教育研讨会”,邀请教育专家、环保专家、艺术家等共同探讨长江生态保护与美术教育的融合发展。研讨会的议题可以包括长江生态保护的现状与挑战、美术教育在生态保护中的作用和意义、跨学科融合的教学实践与效果、多媒体资源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等。

综述所述,美术教育环节通过融入长江生态保护的教育主旨,不仅传授艺术技能,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生态责任感,推动他们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参与者和贡献者,美术教育将成为助力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重要力量,并为实现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张丽娜.习近平生态美学的理论内蕴及教育启示[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28):18-20.

[2]朱嘉卉.聚焦课程建设,打造区域长江保护教育特色[J].环境教育,2024(Z1):90-91.

[3]冷亦泳.基于美育与学科融合的高中美术教育课程教学策略分析[J].书法赏评,2023(02):60-62.

[4]田浩,付康.美育教育对“文化理解”核心素养的培养——以民间美术“进校园”课程资源开发为例[J].艺术研究,2022(03):126-128.

[5]申扶民,李玉玲.生态真善美教育与生命共同体意识的培养[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2,36(01):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