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生诗歌“学而不思”问题与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22
/ 2

农村初中生诗歌“学而不思”问题与对策

李祥凤

洪雅县教学研究室

诗歌是初中语文教学以及考试的重点内容,学习诗歌是文化振兴的手段,是文化自信的体现。农村初中生在语文学习上存在较大困难,尤其是面对诗歌,诗歌种类多样、内涵丰富,写作技巧繁杂,从日常教学以及阅卷情况看来,诗歌难度远远高于一般现代文阅读,学生不会知识迁移,缺乏独立思考能力。

一、农村初中生诗歌学而不思问题原因剖析

农村初中生诗歌学而不思问题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囊括家庭、学校、个人三个方面。

(一)家庭原因。农村初中生们接触到诗歌的渠道颇为有限,由于家庭对诗歌学习的投入不足,这些孩子们自小便缺少培养对诗歌兴趣的土壤。他们的视野被局限在学校课本中那些枯燥的文字之中,与诗歌相关的文学知识也因此难以得到普及。课堂上,当老师讲解诗歌时,他们往往又缺乏足够的好奇心去深入探索和理解,更倾向于将注意力集中在老师所讲述的内容上,而不是主动地去思考诗歌背后的深层含义。这种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使得学生们在课堂上的互动和讨论变得寥寥无几,从而导致了他们对于自己所学内容的深度认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缺失。久而久之,这不仅限制了他们文学素养的提升,也影响了他们对于美的感知和表达能力的发展。

(二)学校原因。应试教育的弊病由来已久,它如同一块沉铁压在了语文教学的艺术之地。这一教育模式,以其机械和程式化的方式,抹杀了学生们对语文学习应有的深刻感悟和审美体验。要想彻底打破现状,让语文学科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显然是一项挑战重重、任务艰巨的工程。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学校的日常教学课程安排得紧张而忙碌,教师们往往难以抽出足够的时间来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进行细致地自我鉴赏和探究。考试中的题型和标准答案如同一道道无形的枷锁,束缚着老师的手脚,使他们在教学时不得不遵循既定的规则,不敢逾越雷池半步。同样,学生也被迫压抑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生怕一不小心就会触碰到应试的底线。长此以往,课堂上的诗歌教学逐渐变成了一场流水线作业,老师照着课本按部就班地讲解,学生则是机械地抄写记忆,这样的学习方式扼杀了学生们对语言文字深层次的理解和创造的兴趣,最终导致学而不思的局面出现。

(三)学生个人。在农村中学,初中生在诗歌素养方面的培养往往不够充分,学生们对此缺乏兴趣和动力。他们中的很多人对于学习诗歌持有一种消极态度,觉得这是一个既费时又费力的任务。由于个人的学习能力和自律性参差不齐的现实情况,他们往往无法专注于深入的诗歌学习。为了完成学业上的各项任务,他们不得不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其他学科的复习与备考之中,而对于那些需要深度思考和创作才能领悟的诗歌内容,则显得力不从心,难以抽出时间去深究其内涵和美。这样的状况导致了农村初中生在诗歌学习上的薄弱,也反映出了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和教育理念的不足。

为了让语文教学真正回归本真,我们需要从根本上改变现有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这不仅仅是对教师的要求,更是对整个教育系统的挑战。只有当教育者能够勇于突破传统的框架,给予孩子们更多的空间和时间,才能真正实现语文学习的本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素养。

二、应对农村初中生诗歌学而不思问题的建议

农村初中生诗歌学而不思问题不只是诗歌学习问题的体现,是初中学生学习能力和审美能力缺乏的体现。丰富的内在才能填补空虚,在日常教学生活中老师可采用多维度提高学生诗歌阅读兴趣,广角度完善学生诗歌基础面两种方法。

(一)利用多媒体培养学生诗歌阅读兴趣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这不仅为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也使得课堂教学手段变得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特别是对于那些生活在农村地区的中学生来说,多媒体技术的引入无疑是一种创新的教育工具,它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思考能力。

语文教师应当积极拥抱现代科技的力量,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来提升学生的诗歌学习体验。教师通过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沉浸于古诗所描绘的意境之中,从而深化对古典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受。例如,教师可以巧妙地将音乐与诗歌结合起来,运用编曲精良的歌曲作为导入环节。这种新颖的学习方式能够用富有节奏和旋律的声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他们对诗歌的好奇心和兴趣。随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乐曲的音调进行深入的感悟,从而逐步引导他们进入到诗歌的情感世界中。这样的教学方法既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又保持了诗歌教学的主题不受干扰,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诗歌情感的初步了解和感知。

总之,信息技术的应用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创造出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教学场景,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同时,这种教学方式还有助于学生建立起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为他们日后的学习和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通过小组合作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在课堂上,学生始终是教育的核心所在。尤其对于农村初中学生而言,他们对诗歌的学习往往停留在表面的记忆和背诵阶段,而缺乏深入思考与体会的机会。这其中,课堂参与感不强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在教授古诗文时,教师不仅需要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探究和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教学策略。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等形式,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古诗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也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并在此基础上展开讨论。这种开放式的学习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使他们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深化对古诗的理解。

此外,小组合作学习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能力和兴趣将他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研究和探讨某一主题。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独到的观点,相互启发,共同进步。这样的合作学习不仅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还能提升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为他们未来的社会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实践中,教师应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度,让他们自主选择学习方法,无论是独立探究还是小组合作。通过这样的自主探究,学生们不仅能够加深对古诗内容的理解,而且能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发展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这些技能将有助于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取得成功。

(三)夯实初中学生诗歌基础

在学习的道路上,如果没有坚实的基础作为支撑,那么我们的学习就会变得盲目而空洞无物,对于初中生而言尤其如此。他们正处于诗歌创作的启蒙阶段,深入掌握与理解诗歌基础知识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是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游刃有余地展开探究和思考,更是一种能够引导学生逐步建立起自己独特见解的桥梁。

在教授诗歌时,教师对不同诗人及其诗体的知识内容进行全面铺展,使学生能够在心中形成一个初步的框架,知道哪些诗歌属于同一作者的哪一类风格。在此基础之上,教师进一步聚焦于那些具有启发性的细节或难点,鼓励学生进行细致地分析和研究。这种点和面结合的教学方式,不仅确保了课堂效率,也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去深挖和探索。

课后,教师则通过多种手段来巩固和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例如,可以会采用随机抽查的方式,检验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布置针对性较强的作业题,让学生针对重点知识点进行练习,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更加专注并准确地把握住学习的要点;还可以练习一些重点知识点题单,这些题目通常涉及到诗歌的核心元素,比如意象、节奏、修辞手法等,旨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诗歌本质的认识。通过这样的课后复习和实践训练,学生们能够更加高效地利用时间,从而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独立思考和创作之中,真正实现了学与思的有机结合。

初中生学而不思现象不只是语文学科一方面的,是初中生学习能力急需提高的信号。教师要创新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提升学生理解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丰富学生精神世界,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