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试题命制的思考与探索——以西安市2019-2023年中考正副题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2
/ 2

诗歌鉴赏试题命制的思考与探索——以西安市2019-2023年中考正副题为例

王梦

西安湖滨中学

一、诗歌介绍及鉴赏试题命题依据

   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体裁,是作者用高度凝练的语言表达自丰富的情感,从而来反映社会生活,具有极强的韵律性和典雅型。诗歌按韵律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包含唐以前的古诗、楚辞、汉乐府;近体诗是指唐以后的诗歌,可分为律诗和绝句。当然,宋代还产生了词,元代产生了曲。按照内容诗歌可分为送别诗、咏物诗、怀古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羁旅诗等。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选取了小学75首诗歌、初中40首诗歌为中考鉴赏训练范围,规定中学生(7-9年级)在诗歌学习中应达到的目标为:广泛阅读诗歌,把握其主要内容,能揣摩经典诗文中的重要词语以及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并能够分析诗词中表现手法的作用,以及清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西安市中考诗歌鉴赏命制的内容及形式

笔者翻阅了近五年西安市诗歌鉴赏的中考正副题,统计出了近五年诗歌鉴赏试题考察的内容及形式,统计具体如下:

年份

正副题

篇目

作者及朝代

体裁

所考题型

2023

正题                                                                                                                                                                                                                                                                                                                                                                                                                                                                                                                                                         

《观沧海》

曹操(两汉)

四言乐府诗

情景题

诗歌情感及跨学科知识

副题

《水调歌头》

苏轼(宋)

节奏划分

思想情感

2022

正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唐)

五言律诗

炼字

诗句内涵、课外古诗拓展

副题

《满江红》(小住京华)

秋瑾(清)

关键词理解

思想情感

2021

正题

《木兰诗》

佚名(北魏)

乐府诗

对互文的理解

重点语句理解

副题

《观书有感》

朱熹(宋)

七言绝句

关键词理解

重点诗句理解

2020

正题

《关雎》

佚名(先秦)

四言古诗

重点诗句理解

“兴”表现手法

副题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宋)

节奏划分

思想感情

2019

正题

《忆江南》

白居易(唐)

重点诗句理解

思想情感

副题

《无题》

李商隐(唐)

七言律诗

重点诗句理解

思想感情、诗句作用

表:陕西中考诗歌鉴赏近五年的考察篇目、作者、朝代、体裁表及所考题型

(一)诗歌篇目、作者、朝代及体裁分析

从上表可以看出,西安市近五年中考真题篇目没有重复,均来自于课内,包括小学诗歌两首,初中诗歌八首,可见初中诗歌在考试中占比较大。从诗歌所选篇目的作者来看,都是诗词名家,有“诗魔”白居易,“初唐四杰”王勃,宋代豪放派大词人苏轼、辛弃疾。从作者所处的朝代来看,以唐朝、宋朝为主。在体裁上,诗歌鉴赏题涉及有古体诗和近体诗。

(二)所考题型分析

从表一可以归纳出,近几年陕西诗歌鉴赏试题可分为四大类:诗歌内容、表现手法、思想情感、诗歌朗诵。

诗歌内容的题型涉及有对某个关键词的理解,把诗句放在整首诗的情景中的理解以及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进行拓展迁移三大类。对某个关键词的理解如2019年正题《忆江南》第一题:词种“胜”的意思是什么?作者用“胜”突出了江花色彩的什么特点?。把诗句放在整首诗的情景中的理解如:2020年正题《关雎》第一题:诗中的女子,为何会让君子“寤寐思服”?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诗歌中的表现手法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第一道是2020年正题《关雎》第二题:本诗起句运用“兴”的手法托物寄意。请从学过的其他诗文中选取一例,并加以简析。第二道是2021年正题《木兰诗》第一题:有同学将前四句的意思理解为“到东市买了骏马,去西市买了鞍鞯,往南市买了辔头,从北市买了长鞭。”他的理解对不对。请你说服他。这两道题分别考察了“兴”、“互文”的运用。

诗歌思想情感的考察有从整首诗出发,考察整首诗诗歌主旨的,如2023年副题《水调歌头》第二题:“除‘兼怀子由’外,你认为作者还表达了什么?”。也有考察单个诗句所蕴含的情感,如2020年副词《破阵子》第二题:对比“可怜白发生”与“鬓微霜,又何妨”所表达的情感是否想同?。

近五年诗歌朗诵的考察趋向新颖性和灵活性,由节奏划分到给诗歌配乐朗诵,注重学生跨学科知识的考察,以2023年正题《观沧海》第二题最为典型:为《观沧海》配乐,给出笛子、古筝、唢呐、编钟、二胡。

三、关于教师教授诗歌的几点建议和思考

(一)夯实基础,加强对于诗歌内容的理解

     从上述分析可知,西安市近几年对于诗歌内容的考察仍占据较大的比重,因此,启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诗歌内容的传授仍不可掉以轻心,让学生重视课下注释对关键词语的解释,必要时可进行一定的背诵积累。除此之外,在上课时,教师要结合考纲考点和历年真题,创设一点的情景和问题,让学生在正题理解诗歌的基础上进行思考解答,努力让学生从诗歌中来再回到诗歌中去,以达到学习的闭环。

(二)触类旁通,规范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讲解

诗歌的表现手法比较多,且容易混淆,启示教师在讲解表现手法时表达要规范正确,采用一些合适恰当的例子进行说明。如衬托与对比,衬托要分出主次,对比是两者分量相当,相得益彰。衬托又分为正衬和反衬,正衬是利用事物的相似条件来衬托。如“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反衬是利用事物的相反条件来衬托。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而对比是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表达作者情感,如“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