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门诊输液室患儿及家长应用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2-08
/ 2

儿科门诊输液室患儿及家长应用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

薛婷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    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目的:分析儿科门诊输液室患儿及家长应用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以2023年1月至2023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儿科门诊输液室患儿1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时间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常规护理)与观察组(50例,心理护理),比较患儿配合效果及家长心理状态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比较,观察组心理状态评分优于对照组,两组患儿护理配合评分,观察组在积极配合、依从程度、输液管理评分为93.54±0.33、91.66±0.87、92.43±0.98,优于对照组87.76±0.43、85.76±0.98、88.33±0.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科门诊输液室患儿及家长通过采用心理护理干预的方法,有利于提升患儿在输液过程中的配合程度,缓解家长的负面情绪,优化心理状态,整体应用效果较为理想,在今后护理过程中值得推广。

【关键词】儿科门诊;输液管理;心理护理

静脉输液属于临床疾病治疗过程中的常见方法之一,在进行输液时,通常会选择手臂、足部静脉,婴幼儿通常选择头皮浅静脉,在现阶段背景下,随着儿科门诊患儿的增多,在实施治疗过程中,需要进行输液治疗的儿童数量也在不断地增加,由于患儿的年龄相对较小,在进行输液治疗的过程中,恐惧感较为严重,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有所降低,不仅不利于疾病的治疗,同时还会增加患儿的痛苦感。部分家属由于患儿的哭闹等问题,容易导致对护理工作活动的不满意,引发护患矛盾。因此,在实施护理干预过程中,需要及时做好对应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结合家长的心理状态,实现良好的引导[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23年1月至2023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儿科门诊输液室患儿1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时间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常规护理)与观察组(50例,心理护理),观察组患者年龄为4岁至12岁(平均6.87岁);对照组患者年龄为4岁至11岁(平均6.12岁);纳入标准:在研究时间段内进入儿科门诊输液室进行输液治疗,患儿病情稳定,家长认知能力正常,积极进行配合干预。排除标准:患有严重心理疾病、焦虑症、抑郁症,患儿患有急性传染病、家长认知障碍、临床资料不完整、中途退出研究活动。

1.2方法

对照组:

对照组通过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工作措施,由医护工作人员接到患儿的输液处方后,做好基础性的护理工作,严格进行审查处方。与患儿及家属进行沟通与交流,安排患儿进行等候,在输液之前告知相关的健康知识,讲解静脉输液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在进行静脉穿刺的过程中,请家长及时进行协助,确保患儿能够积极的进行配合,在实施穿刺后输液过程中,做好巡视工作活动,避免出现输液不良事件的发生[2]

观察组:

(1)健康教育

部分家长对于小儿输液治疗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需要及时展开健康教育宣传工作活动,结合家长的认知能力与受教育程度,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讲解静脉输液对于患儿疾病治疗和康复的重要意义,确保家属能够明确相关的注意事项。告知家长在用药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部分不良反应属于正常现象,避免患者家属出现恐慌的心理。

(2)心理护理

针对患儿实施有效的心理干预指导,结合患儿的年龄以及认知能力,对患儿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若患而出现哭闹拒绝触碰的情况,护理工作人员需要富有童趣的语言与患儿进行沟通和交流,通过鼓励的眼神,缓解患儿的恐惧心理。对于配合程度较好的患儿,积极的进行表扬,通过鼓励的语言来进行指导,输液完成后送给患儿小礼物,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根据家长的情况来实施有效的心理指导,稳定家长的情绪,及时消除家长在配合过程中的顾虑[3]

1.3评价标准

(1)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比较:SAS、SDS

(2)两组患儿护理配合评分:积极配合、依从程度、输液管理

1.4统计学指标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比较

观察组心理状态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 SAS、SDS评分比较

组别

例数

SAS

SDS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

50

61.43±0.22

31.54±0.43

   60.64±0.39

32.54±0.43

观察组

50

61.41±0.21

27.76±0.76

60.53±0.41

27.76±0.51

T

0.0543

3.7654

0.0654

6.9504

P

0.233

0.001

0.346

0.001

2.2两组患儿护理配合评分

观察组护理配合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儿护理配合评分

组别

例数

积极配合

依从程度

输液管理

观察组

50

93.54±0.33

91.66±0.87

92.43±0.98

对照组

50

87.76±0.43

85.76±0.98

88.33±0.76

T

4.9042

4.6950

6.5904

P

0.001

0.001

0.001

3.讨论

儿科门诊输液室属于医院的重点科室之一,具有每日接收患儿多、人流量大的特点,工作量不断地增加,根据相关研究调查分析发现,由于护理工作人员在实施护理干预的过程中,时常会由于患儿的不配合或哭闹问题影响护理干预的质量,导致家长对护理工作活动不满意,容易影响和谐的医患关系[4]。对于小儿患者来说,由于年龄相对较小,但实施输液治疗的过程中,恐惧情绪导致依从性相对较差,各种不配合问题容易增加在输液过程中的不良事件,不仅不利于患儿疾病的治疗,同时还会影响到患儿的身心健康[5]。因此,在实施护理干预过程中,需要全面优化护理管理的方法,心理护理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更加关注患儿和家长心理方面的内容,满足患者基本护理需求的同时,强化家长的健康教育,确保家长能够对相应的输液治疗事项做出全面的了解,展开对应的心理干预模式,可以及时缓解患儿的负面情绪,积极进行配合[6]

在本研究中,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比较,观察组心理状态评分优于对照组,两组患儿护理配合评分,观察组在积极配合、依从程度、输液管理评分为93.54±0.33、91.66±0.87、92.43±0.98,优于对照组87.76±0.43、85.76±0.98、88.33±0.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儿科门诊输液室患儿及家长通过采用心理护理干预的方法,有利于提升患儿在输液过程中的配合程度,缓解家长的负面情绪,优化心理状态,整体应用效果较为理想,在今后护理过程中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徐红梅,杨令.小儿输液护理中综合化服务的效果[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3,38(09):76-78.

[2]吴晶.个性化心理护理在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患儿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社区医师,2023,39(15):111-113.

[3]陈军,刘艳,刘京华.优质护理模式在儿科门诊输液患儿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3,29(09):43-45.

[4]王琼.儿科门诊输液室患儿及家长应用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J].心理月刊,2022,17(12):189-191.

[5]顾伟伟,宦燕,李婷婷等.综合护理干预在急诊患儿静脉留置针护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上旬刊),2021,28(10):101-103.

[6]赵丽光.心理护理对小儿静脉输液一次穿刺成功率的干预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27):196-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