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外科手术后医院感染特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16
/ 2

心外科手术后医院感染特点

陈明珠

黑龙江省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摘要:目的:了解心外科术后患者院内感染的特征和影响因素,制定预防和控制对策。方法:采用前瞻性监测的方式,调查和分析了某医院心内直视手术病人术后的院内感染情况。结果对我院1377例心脏手术患者进行了统计,其中106例发生了院内感染,占7%。合并心脏手术患者的感染发生率为22。92%,主动脉手术患者的感染发生率为21。15%。患者的下呼吸道、血液系统及手术部位都有可能发生感染。在下呼吸道及血液中,革兰阴性细菌占多数,而在外科手术创面中则占多数。多变量分析发现,慢性肺病、术前曾发生过感染、术前住院时间过长及使用呼吸机次数过多是影响心脏手术患者院内感染的一个重要因素。结论:心脏外科手术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很高,且存在多个高危因素,需要加强预防和控制。

关键词:心脏手术;医院感染;影响因素

引言

在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和 A型主动脉夹层等疾病中,心脏手术是最常见的治疗方法。在心脏手术中,直接暴露出中心脏、大血管,进行体外循环、导尿等有创伤性的操作较多,存在较高的感染风险,手术后的感染是非常严重的。尽管国内外已有报道表明,心外科术后院内感染率约为2%-45%,但目前尚缺乏对各种类型心外科术后院内感染率的系统研究。由于各医疗单位之院内感染发生率有一定之差别,且由于研究人员对于感染之判断有一定之主观性,故难以辨识出有较高术后感染发生率之心脏外科方式。本研究将某医院的心脏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术后感染的情况展开了前瞻性的监测,并对与感染有关的因素展开了分析,从而找到了防治感染的重点,为今后开展心内直视手术患者术后感染的防治工作奠定了基础。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本文选择一家医院心脏外科的1377名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手术种类涵盖了先天性心脏病、主动脉瓣切除等,也有不少于两种的综合手术。排除标准:进行开胸探查术的患者,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短的患者。

1.2研究方法

(1)前瞻性监测采取的是前瞻性研究方法,通过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对医院感染病例进行前瞻性监测,采用临床报告和由医院感染专业人员逐个进行病例筛查的方法。按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2001)的规定,对医院感染进行判断。在未植入假体的情况下,30天之内以及植入假体之后一年之内,所有手术部位的感染都会被记录下来。

(2)定期派专人检查,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院内感染的诊断标准和正确的微生物标本采集方法的培训,对医院感染的诊断应严格执行。加强微生物样本的标准化收集和送检,以提高样本的送检率。在临床上,发现了致病菌,但没有相应的症状时,可认为是一种污染性细菌或定植细菌,将其排除在医院感染的检测范围之外。

(3)及时地收集有关的信息,设计一个统一的表格来收集这些信息,其中包括了患者的年龄、性别。基本病情、 ICU住院时间、侵入式呼吸机持续时间;手术前的住院天数,有没有再开胸,手术前的感染状况,手术后有没有使用主动脉内的球囊反搏(IABP)进行辅助,有没有出现肺动脉高压,以及手术的名字、麻醉危险分数、术后感染的位置、病原体等,通过病原学分析,排除了同一位病人中存在相同部位感染的重复菌种。

1.3统计学分析

上述工作在完成之后需要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科学合理的统计和分析,在此过程中要使用专业的软件,例如SPSS20.0软件,该软件的应用能够实现有效的统计和分析,除此之外还要有科学合理的数值进行表示和检验,这样能够保证整个统计工作顺利的完成,并且得到的结果具备有效性。

2结果

2.1基本情况

在1377个患者中,67个患者接受了动脉导管结扎,平均持续时间62分钟;共行478例房室间隔缺损修复术,平均时间为149分钟;其它先天性心脏病患者164例,平均持续时间229分钟;共324个 CABG患者中,平均手术时间为254分钟;196例患者行瓣膜置换术,平均时间277分钟;52例主动脉瓣切除术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444分钟;共96例,平均持续时间为315分钟。

2.2感染监测结果

在对1377名接受心脏手术的病人进行了研究后,监测结果表明,术后发生医院感染106例,感染率为7.70%。感染来源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血流感染为主,占68.47%,占18.92%,占5.41%。

表1某医院心脏外科手术后患者感染部位分布

感染部位

感染例次

构成比(%)

下呼吸道

76

68.47

血流感染

21

18.92

手术部位感染

6

5.41

上呼吸道感染

3

2.70

胃肠道感染

3

2.70

其他部位

2

1.80

合计

111

100

2.3感染病原体分布

结果显示,手术后下呼吸道及血液中的致病菌以铜绿假单胞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为多见;术中致病菌全部为革兰氏阳性细菌,主要为葡萄球菌。

2.4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表明,手术患者的年龄、 ICU入住时间的增加等因素、高血压、主动脉内球囊反搏、ASA评分4或更高,是高危因素。采用逻辑回归方法对单因子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患者有长期的肺病、术前有过感染、术前有过较长的住院期、有先心病和复杂的心脏手术、有较长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较长是影响心肺复苏术后院内感染的一个重要因素。

3讨论

不同种类的心脏手术后,感染率有很大的差异,复合心脏手术和主动脉手术的感染率是最高的,其次为先心病外科,并有较少的冠状动脉栓塞和房室间隔缺损修复,冠脉搭桥术和心瓣切除术的感染率较低。多因素分析表明,其它先天性心脏病和复杂心脏手术均为感染的高风险因素。对高风险的手术,要加强预防和控制,减少院内感染率。

对心脏手术的大创伤,长时间的机械通气和术中的体外循环的建立,会对病人的肺部产生伤害,在心脏手术后,经常会出现咳嗽、咳痰等症状,而术后胸部切口的疼痛也会造成难以咳痰,所以在心脏手术后,下呼吸道是最容易发生感染的地方。患有慢性肺部疾病的病人,通常会出现肺功能低下、呼吸道纤毛运动减弱、咳痰无力等症状,造成痰液难以排出,过去曾多次应用抗生素,不能排除下呼吸道病原菌的定植,而这也是造成手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

手术前9天以上的住院天数为患者发生心脏手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子。导致手术前住院时间较长的因素有:病人体质差、术前检查次数增多、手术室及危重病人护理设备不足等。手术前的住院天数是一个可以调整的感染因素,对于保证病人的安全是非常重要的。故建议医院管理人员与心外科医师应尽量减少病人的手术前检查与转介过程,以减少病人的手术期。

结束语

院感对原发病的治疗有很大的影响。在临床上,为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在进行手术之前和之后,都要进行相关的护理管理。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管理,主要是根据患者的心理、生理以及并发症等方面来进行相应的护理管理,对患者进行个体化护理指导,使病人在围手术期获得更好的护理效果,提高病人的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岳东峻.492例腹部外科手术院内感染护理体会[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8,17(4):283.

[2]陈巧玲.外科手术院内感染的护理特点探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7):347-348.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