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职思政课要以高度的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2-28
/ 3

民办高职思政课要以高度的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

汪权 1 张雪梅 2 郑娇 3

重庆轻工职业学院


【摘要】坚定文化自信,中国故事是最好的载体和平台。民办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履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深刻认识坚定文化自信的重大意义,以高度的文化自信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为实现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关键词】民办高职 思政课 文化自信 中国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深厚力量。”民办高职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摇篮,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重任。因此,践行“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育人宗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新时代思政课必须理直气壮地在民办高职学生中以高度的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从而激发学生信仰、开启学生心灵、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一、深刻认识坚定文化自信的重大意义

(一)坚定文化自信,铸就坚实国民灵魂

文化具有构建民族心理、造就民族性格、形成民族传统、塑造民族精神的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民族的灵魂植根于五千多年来创造的璀璨夺目的中华优秀文化。从古至今,中华优秀文化如长江黄河,奔腾不息,形成了今天波澜壮阔、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中华优秀文化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里,是我们共同的文化追求、价值追求。在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杰出的历史人物,他们的精神深刻诠释着中华优秀文化的灵魂。

民办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德技并修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这一培养目标既体现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育人宗旨,也体现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因此,要以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以家国情怀、社会教育和品德修养为重点,在民办高职学生中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从中激发信仰、获得启发、汲取力量、培根铸魂、启智润心,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自豪感。

(二)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民族文化软实力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但是,国际上总有一些国家抱着冷战思维,竭尽攻击、丑化、污蔑中国之能事,阻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阴谋论一度甚嚣尘上,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们在文化和价值观推广与传播方面存在着不足。与我国的国际地位相比,我们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和文化影响力依然薄弱,与我国的经济地位相比,我们的文化软实力有待增强。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在思政课课堂教学中坚持把弘扬中华优秀个传统文化同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讲好中国故事,传承民族文化,赓续红色基因,引导和培育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投身强国伟业,努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道德高尚的人,积极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

(三)坚定文化自信,抵制错误意识倾向

民办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之一,肩负着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圣神使命。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中西方文化之间的交流、交融和交锋日益频繁,在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社会上出现了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以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一些现象或意识倾向,或多或少地影响着民办高职学生对于国情、世情的正确判断,影响着学生理想信念的确立。

民办高职院校由于入学门槛低,学生普遍来自招生链条末端,有普通高中上来的学生,有3+2模式上来的中职生,也有五年一贯制上来的初中生等,学生文化水平和综合素养等方面良莠不齐,思想复杂,心灵比较脆弱,再加上他们是非判断能力较差,极易受到一些错误意识和思想的侵蚀。基于此,要杜绝高级黑、低级红,就要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在思政课中有机融入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现实实践,让枯燥的思政课理论以生动活泼的形式产生“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加强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增强他们抵御各种不良思想侵蚀的能力。

二、思政课“讲好中国故事”的原则

1

.坚持与传统文化相承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强大精神动力。思政课要以讲故事的形式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哲理,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批判地予以继承,让学生在传统文化中接受熏陶,引导学生用实际行动践行中华优秀传统美德,促进学生日常行为养成,树立正确的“三观”。

2.坚持思政课知与行相统一。思政课堂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完整准确地讲清楚党的思想理论、主张、要求,让学生能够“知其然”,也能够“知其所以然”,促进学生由理论上的清醒达到政治上的坚定,不仅要依靠逻辑的力量传授知识真理,还要用情感的力量去征服和感化学生的心灵1】,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知行合一,达到以情感人、以情化人、以情育人的目的。

3.坚持“两个课堂”相结合。思政课用什么来征服学生,让学生入耳入脑更入行?思政课作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用好资源、强化供给,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探索和构建“思政课堂+第二课堂”两个课堂协同育人体系,对于弘扬革命精神、推进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具有重要意义2】

三、好中国故事的对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有本事做好中国的事情,还没有本事讲好中国的故事? 我们应该有这个信心!”[3]所以,讲好中国故事,必须坚定文化自信和行动自觉,不断增强讲好中国故事的底气和锐气。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对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文化要深学笃用,深入挖掘中华优秀文化元素,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

()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早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融进了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植根在国人内心,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等传说,以及 “道法自然”“仁者爱人”“阴阳相生”“浩然之气”“民惟邦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思想都是伟大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以人为本的情怀、礼乐相和的精神、天人合一的哲学,涵养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架构起中华民族的心灵空间[4]。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正是如此厚重的精神土壤,涵养了中国共产党先进文化的根基。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成为了人民共和国70多年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筑牢了我们文化自信的根基和底气[5]。因此,民办高职高校思政课教师没有理由不自信,没有理由不从中华传统文化中吸收优秀的元素,理直气壮讲好中国故事。

()传承中华红色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中华红色文化诞生于血与火的革命岁月,是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书写的红色篇章,是百年峥嵘岁月中中华民族不屈抗争、不竭奋斗的共同记忆。鸦片战争以后,为挽救民族危亡,各个阶级和政治力量先后提出各种救亡图存主张,改良主义、自由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实用主义、民粹主义、工团主义等“你方唱罢我登场”,君主立宪制、复辟帝制、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都试过了,都没能解决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用毛泽东思想之光,用先烈血肉之躯,用民族精神之志,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建立了新中国,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6]。民办高职思政课教师应该理直气壮向大学生讲好这些鲜明独特、奋发向上、催人奋进的革命红色文化故事,既是职责所在,更是信念所在。

()创新中华先进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在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中,我们形成并发展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新中国建立以后,党中央高度重视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毛泽东提出了文化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邓小平提出了“两个文明一起抓,两手都要硬”[7]。改革开放后,党把马克思主义与改革开放的新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指导思想上一次又一次的与时俱进,并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伟大成。进入新时代,中国人民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引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涌现了黄文秀、张富清、杜富国、黄诗燕、毛相林、张桂梅、拉齐尼·巴依卡等“时代楷模”,演绎了“中国精神”,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力量。民办高职思政课教师要注重故事化,善用人物、情节、细节讲好“中国精神”的故事,把自己打造成学生道德的引导者、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心灵世界的开拓者、理想信念的塑造者。

三、结语

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精神,伟大的事业需要优秀的文化,传承好、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坚定文化自信,需要讲好中国故事。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昂首迈进之际,民办高职思政课教师要以高度的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弘扬中国精神,将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内容相贯通,引导学生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问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1]罗宗毅.思政教育要在“知、情、意、行”上下功夫[N].学习时报. 2021.05.

[2] 沈萍.发挥“两个课堂”的协同作用[N].中国社会科学报. 2020.05月.

[3]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6:210.

[4] [5]人民日报评论部: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N].人民日报.2019.07.24第05版.

[6]习近平.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21.07.

[7] 陈媚林.荣莲. 以高度的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责任和担当[N]. 政治理论研究.2016.11.


作者简介:

汪 权(1980.10-- ),男,硕士研究生,讲师,重庆轻工职业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主任,主要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张雪梅(1994.10-- ),女,本科,助教,重庆轻工职业学院药学与护理学院辅导员,主要从事大学生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课题来源: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名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中国故事”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探究》(项目编号:19SKSZ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