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影像诊断在颅脑损伤法医检查中的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17
/ 2

CT影像诊断在颅脑损伤法医检查中的应用分析

黄鹏华

广东华民司法鉴定所 广东省汕头市 邮编: 515000

摘要目的:探讨CT应用于颅脑损伤法医学鉴定方法及价值。方法:30例疑似颅脑损伤案件当事人均接受颅脑CT检查,指定同一名具有高年资及高职称的影像学医师完成相关操作。根据影像学医师双盲阅片法诊断结果结合案件详情得出30例疑似颅脑损伤案件法医学鉴定结果,将其与最终病理检查结果对比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0例疑似颅脑损伤案件当事人均顺利完成颅脑CT检查,经分析可知CT对颅脑损伤检出率(80.00%)与病理检查确诊颅脑损伤所占比例(83.33%)对比P>0.05;CT对颅脑损伤法医学鉴定敏感性为92.00%、特异性为80.00%。结论:CT影像检查方式应用于颅脑损伤法医学鉴定工作中具有重要价值,其鉴定结果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高。

关键词颅脑损伤;CT;影像诊断;法医学鉴定

颅脑损伤是指颅脑组织结构暂时性或永久性损害,发生原因为头部遭受暴力且强度大于机体耐受阈的情况,多数颅脑损伤患者可引起相应合并症、后遗症,将对其今后生活质量、身心健康甚至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同时也将增加家庭及社会负担。因此,法医准确鉴定颅脑损伤情况对明确事故责任、协助司法工作者合理量刑、保障受害人合法权益等均具有积极意义[1]。计算机体层摄影(computed tomography,CT)是一种具有无创、无痛、可重复性强等优点的影像学检查方式,因此有学者认为将CT应用于颅脑损伤法医学鉴定中或可显著提高鉴定结果准确性[2]。基于此,本文将选择2018年1月-2021年6月期间本司法鉴定所按照法定程序受理鉴定的30例疑似颅脑损伤案件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探讨CT应用于颅脑损伤法医学鉴定方法及价值,以利于为法医人员今后针对疑似颅脑损伤当事人合理取舍辅助鉴定方法提供可靠参考依据,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0例疑似颅脑损伤案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范围18-83岁、平均年龄(43.62±0.39)岁。致伤原因:摔伤4例、高处坠落伤6例、交通事故伤13例、击打伤(拳击或工具)7例。

纳入标准:①疑似发生颅脑损伤,需进一步进行法医学鉴定;②具有完整的案件资料;③损伤情况包括原发性、并发性、后遗性等;④被鉴定者对CT检查方法具有良好耐受性;⑤被鉴定者及家属对本次研究内容完全知情且签署相关协议(知情同意协议,协议签署时需遵循独立、自愿、记名等原则)。

排除标准:①案件资料不全;②处于妊娠期、产褥期、哺乳期等特殊生理时期女性人群;③精神系统疾病者;④意识不清,无法配合本次研究者;⑤拒绝签署知情同意协议者。

1.2 方法

30例疑似颅脑损伤案件当事人均接受颅脑CT检查,指定同一名具有高年资及高职称的影像学医师完成相关操作。具体如下:①仪器选用德国西门子公司(Siemens Medical Solutions)提供的CT扫描仪,设定管电压120kV、管电流240mA、层厚10mm、螺距1mm、层间距10mm、持续扫描时间2-3s,重点扫描感兴趣部位(层厚5mm、层间距5mm);②检查前协助待检者取仰卧位,检查时进行全颅脑扫描,自颅顶开始保持平行于听眦线,观察颅脑软组织结构;③所得图像传送至仪器配套后处理工作站并予以相应处理[如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axIP)、最小密度投影(min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nIP)、曲面重组(curved planar reformation,CPR)等],所得图像经由2名影像学医师应用双盲阅片法得出结论。

1.3 评判标准

根据被鉴定者案件中受伤记录、被鉴定人查体情况确定其头颅受力部位;根据案件中致伤原因、被鉴定人(或其他亲历者)主诉、颅脑CT检查结果确定其伤情。根据影像学医师双盲阅片法诊断结果结合案件详情得出30例疑似颅脑损伤案件法医学鉴定结果,将其与最终病理检查结果对比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中所有数据分为计量资料、计数资料两类,上述数据分别以x±s、n(%)形式表示,利用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软件(版本号:SPSS.26)检验各组数据(即t/c2检验),P<0.05则提示对比结果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0例疑似颅脑损伤案件当事人均顺利完成颅脑CT检查,经分析可知CT对颅脑损伤检出率为80.00%(24/30),病理检查确诊颅脑损伤所占比例为83.33%(25/30),数据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计算可知,CT对颅脑损伤法医学鉴定敏感性为92.00%、特异性为80.00%,见表1。

1 CT对颅脑损伤法医学鉴定敏感性及特异性分析

检查方法


病理检查(n=30)

敏感性

特异性



阳性

阴性



CT(n=30)

阳性

23

1

92.00%(23/25)

80.00%(4/5)

阴性

2

4

3 讨论

导致颅脑损伤的因素主要分为直接、间接两类,其中直接暴力因素更为多见。在外伤性打击下颅骨可能出现不同程度骨折、变形等情况,脑组织随之发生损伤。此外,案件当事人在头部遭受外力后可能做出相应行为(运动),而脑组织在行为速度上与颅骨缺乏一致性,惯性导致脑组织在凹凸不平的颅骨内出现碰撞,甚至颅底上出现脑组织滑动情况进而导致相应损伤。因此提示,脑组织、颅骨、硬膜间血管及脑内血管撕裂是导致颅内血肿的主要因素之一。颅脑损伤将影响脑皮质(如顶叶上侧、额叶、小脑等),其发生原因均为脑组织、颅骨内侧摩擦[3]。法医人员正确鉴定颅脑损伤病情是确保司法公正的关键,但由于个体差异客观存在,因此为伤情鉴定工作造成一定困难。

CT是现阶段医疗工作中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技术之一,通过对颅脑进行有效扫描可清晰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头皮血肿、硬脑膜下血肿、颅骨骨折、脑挫裂伤、硬脑膜外血肿等情况,因此可为法医人员准确鉴定颅脑损伤伤情提供有效参考依据。但应注意的是,在判断颅脑损伤伤情过程中仍需结合实际案情及当事人查体等相关资料,以利于提高其鉴定结果准确性。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30例疑似颅脑损伤案件当事人相关资料可知,CT对颅脑损伤检出率为80.00%,其法医学鉴定敏感性为92.00%、特异性为80.00%,此结论与李鑫[4]等人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CT影像检查方式应用于颅脑损伤法医学鉴定工作中具有重要价值,其鉴定结果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高,值得今后推广。

参考文献

[1]郭东旭,薛满果.论轻型颅脑损伤的法医鉴定——兼对《人体轻

伤鉴定标准(试行)》第八条的思考[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25(04):125-127.

[2]杜红文,张蕴,陈燕,等.64 排螺旋CT多平面重建和容积再现图像在面中部复杂骨折中的临床应用[J].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9,23(4):160-162.

[3]汤晨东, 李国荣, 李婷, 等. 司法精神医学鉴定中颅脑损伤程度与伤残等级间的关系探讨[J]. 现代实用医学, 2014, 26(4): 403-404.

[4]李鑫,刘少波,谢志敏,等.颅脑损伤CT影像特点与颅内压及预后的相关性[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6,21(8):487-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