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教学学生审美情感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06
/ 2

高中美术教学学生审美情感的培养

靳晓娟

吉林省通化县综合高级中学

摘要:美术教学是高中教学中的必修内容之一,虽然美术教学在高中教学中所占比例不大,然而美术学科却是高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学科之一。通过学生美术,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本文主要阐述了高中美术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以及高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情感培养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高中美术;审美;情感;教学

美术是一门艺术,仅仅靠学习是远远不够的。放眼古今美术大家,哪一个不是有自己独有的风格存在,美术大师徐悲鸿的八骏图、齐白石的虾等都有其独创风格,每一位画家都有自己的艺术风格,他们之所以在美术方面有所成就,是因为他们具备审美能力和创造力。他们在进行创作的时候,是将自己的美术审美情感通过美术创作技法直观的表达了出来,并不是照猫画虎,或者靠模仿而存在。所以,高中美术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切不了照猫画虎。只有培养学生对美术审美情感的表达能力,才能提升高中生的美术素养。

一、高中美术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美术教学是高中教学中的必修课之一,然后好多教师却对美术教学的重视度不高,由于高中学生面临升学重任,教师认为高中学生要将精力花在其他文化课的学习上,从而忽略了美术教学的重要性。另外,在美术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仅仅是照猫画虎,学的全部是模仿能力,对美术没有自己的审美能力,更没创造力可言。基于此,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思维,在培养学生美术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方面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以培养高中生审美情感。

二、高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情感培养的有效策略

1.有机互动,在对话交流中发展学生的审美情感

美术课堂教学中,离不开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每个人对艺术的理解都是不一样的,通过交流,学生之间能交换艺术心得,心得之间的碰撞,能让学生对美术审美触类旁通。美术是一种艺术创作,既然是创作,就要涉及到创作灵感,而美术创作灵感,学生可以和同学、教师进行探讨,在交流中提升自己的美术创作能力和对美术的理解能力。

例如,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创作灵感的本质是学生情感的自主表达,美术作品便是将学生内心情感的表达直观的反应了出来,简而言之,美术作品也是一种语言艺术,想要读懂美术语言,就要透过美术作品,仔细观察,和同学相互交流心得,不懂的问题可以请教教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意识到学生是教学主体,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以自我为中心,阻碍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和学生美术审美情感的表达,就是在这种交流互动中,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能力和对美术的思考能力。

2.多感官融合,运用通感学习美术

众所周知,美术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美术教学不仅仅是教和学,其教学本质是多感官的融合。在高中美术课本中,可以欣赏到很多的美术作品,其中以人物作品来说,通过仔细观察,便能看到美术作品的特点是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结合的,美术作品是一门“活”的艺术,它不仅仅是一幅画,更是作者多感官融合的情感表达。

例如,在欣赏徐悲鸿创作的《愚公移山》这幅画时,教师先让学生欣赏这幅作品,通过感官来感受这幅作品的魅力。与此同时,教师提出问题,如:这幅画创作的灵感来自于哪儿?这幅画想表达怎样的情感?这幅画的艺术创作手法有哪些?通过观察这幅画,同学们发现了什么特点?通过提问,课堂氛围有所提升,学生的思考兴趣越来越浓烈。有的学生发现,这幅画中所创作的人物,每个人脸上都有不同的表情,体现出了每个人物内心活动是不一样的。另外每个人自身也有不同的特点,包括喜怒哀乐。也有同学认为这幅画想表达中国人民面对困难时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通过多感官欣赏美术作品,让学生感受到了美术的创作艺术和魅力。

3.多学科融合,鼓励学生开展创新性学习

美术不是独立的学科,是各学科的结合。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学生通过课本能欣赏到古今中外的艺术作品,每一副美术作品都有其创作背景和特殊的年代背景,同时也包含了地域文化、宗教、地理等多重因素。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培养学生美术思考能力的同时,要融入地域文化和社会地理等多元化条件。

例如,在学习中国画时,教师要向学生介绍美术作品背后的国家文化,创作背景和历史背景,最后再介绍其绘画艺术手法,让学生了解中国画的创作灵感和创作手法是多元化的集合。另外,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不同风格的中国画,这样的课堂展示不仅能让课堂氛围更加活跃,也能增强高中生的美术体验感。

总而言之,美术教学不是纸上谈兵,更多的是投入实践练习,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美术教学是艺术教学,其本质不仅仅是教和学,更重要的是对美术的感受和思考。作为高中美术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李亮萍.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实施美育的途径[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3(10):87.

[2]范晓燕.中学美术因材施教的策略探究[J].速读(下旬),2019(6):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