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防己茯苓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2-22
/ 2

加味防己茯苓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何洁茹邓金凤谭畅

何洁茹邓金凤谭畅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山院区中医科广东广州510080)

【摘要】目的观察加味防己茯苓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加味防己茯苓汤,方药组成:防己10g、黄芪10g、桂枝10g、茯苓30g、甘草6g、赤芍15g、白芍15g、鸡血藤30g、木瓜10g,水煎服,每日1剂。对照组予甲氨蝶呤片10mg,每周1次,两组疗程各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关节肿胀、疼痛、晨僵等症状以及ESR、CRP、RF等炎症指标的变化,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0%,患者的关节肿胀、压痛数目、疼痛VAS评分、晨僵、整体健康状态、ESR、CRP、RF等各项指标明显改善。结论加味防己茯苓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效果良好。

【关键词】防己茯苓汤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药疗法

类风湿关节炎(RA)是目前世界性的难治性重大免疫性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据资料统计,RA在我国的发病率约为0.3-0.6%。其病理特点是反复发作,病情缠绵难愈,约有80%的患者反复发作,其中又有62.5%的患者导致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10%的患者病情-直恶化最终致残,丧失劳动力,严重影响其生存质量。RA目前尚无世界公认的根治药物。西医在治疗上多采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糖皮质激素、慢作用抗风湿药和细胞毒药物等,疗效不够理想,毒副作用大,妨碍长期服用[1]。笔者采用加味防己茯苓汤治疗RA患者30例,疗效明显,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研究60例RA患者为2006年1月-2010年1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山院区中医病房及专科门诊就诊病人,将60例患者按就诊时间顺序采用抽签法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

1.2诊断标准

1.2.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推荐的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标准[2]。

RA活动期诊断标准:根据28处关节疾病活动度积分(DiseaseActivityScore,DAS28)[3]判断疾病活动度。DAS28的分数最低为0.7,最高为9。按照DAS28将疾病的活动性分为四级,缓解(<2.6),轻度活动(2.6-3.2),中度活动(3.2-5.1)和重度活动(>5.1)。大于2.6即认为患者处于疾病活动期。

1.2.2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发布的《中药新药治疗痹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痹证中的寒湿阻络证标准。

主症:关节肿、冷痛、喜温恶寒;屈伸不利,晨僵。

次症:不渴,阴雨天加重,肢体沉重。

舌质:淡胖;舌苔:白腻;脉象:弦紧或沉紧。

1.3纳入标准①符合西医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标准和活动期标准;②符合中医痹证寒湿阻络证型;③年龄为18-75岁;④愿意接受3个月的治疗者。

1.4排除标准①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②重叠其他风湿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严重的骨关节炎等;③妊娠或哺乳期妇女,精神病患者;④过敏体质者;⑤在近3个月使用过观察药物者。

2治疗方法

2.1治疗组用药及疗程给予加味防己茯苓汤治疗,方药组成:防己10g、黄芪10g、桂枝10g、茯苓30g、甘草6g、赤芍15g、白芍15g、鸡血藤30g、木瓜10g,每日1剂,水煎早晚各服1次,观察3个月。

2.2对照组用药及疗程口服甲氨蝶呤片10mg,每周1次,观察3个月。

2.3合并用药的规定疼痛明显者可加服西乐葆200mg,每日两次,记录好用药起止时间,使用时间不超过1周。

3疗效评定

3.1临床疗效的观察方法及观察指标

采用DAS28进行临床观察。DAS28疾病活动度积分计算方式如下:

DAS28=0.56×□TJC+0.28×□SJC+0.7×lnESR+0.014×GHTJC:压痛关节数;SJC:肿胀关节数;ESR:红细胞沉降率(单位:mm/h);GH:在100mm图像模拟量表中所呈现的整体健康状态(generalhealthstatus)。

在治疗前后观察并记录患者临床症状(如肿胀、压痛关节个数、患者对疼痛的VAS评分、晨僵等)的改变以及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等实验室指标变化。

3.2临床疗效的评价方法[5]显效:接受治疗后,病人的DAS28降低1.2以上,认为疗效显著;有效:DAS28降低在0.6和1.2之间,认为有效;无效:DAS28降低在0.6以下或DAS28仍然在5.1以上,视为无效。

4统计分析

实验结果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若方差不齐则用t检验。P<0.05被认为检验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5研究结果

5.1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的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3.3%,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治疗效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治疗前两组DAS28积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后DAS28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和P<0.05)。提示加味防己茯苓汤和MTX均能改善患者RA疾病活动度,但两者治疗后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5.2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的比较

两组治疗前患者关节肿胀、疼痛数、整体健康状态、疼痛VAS及晨僵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后患者关节肿胀、疼痛数、整体健康状态、疼痛VAS及晨僵均有明显改善,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01)。说明加味防己茯苓汤能较好的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临床症状。

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在改善肿胀关节数、疼痛VAS及晨僵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但在压痛关节数和整体健康状态方面二者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

5.3实验室指标变化情况

6讨论

本研究采用加味防己茯苓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0%,患者的关节肿胀、压痛数目、疼痛VAS评分、晨僵、整体健康状态、ESR、CRP、RF等各项指标明显改善,说明加味防己茯苓汤对类风湿关节炎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类风湿关节炎属中医痹证范畴,《内经》中提出痹证的病位在肝、脾、肾三脏。脾司运化,主肌肉。脾胃素虚,易因饮食失节、劳倦内伤、外感寒湿之邪,导致脾虚湿困,运化失司,气机不利,而成痹证。因此在类风湿关节炎的病机中,脾虚为其内因,湿邪为其外因;在证型上多属寒湿阻络型;在治疗上祛湿宜健脾益气、温经通络,即所谓:“脾旺能胜湿,气足无顽麻”。防己茯苓汤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原方用于皮水的治疗。防己性味苦、辛、寒,归膀胱、肾、脾经,本品辛能宣散,苦寒降泄,能祛风湿、清热通络止痛。茯苓性平,作用和缓,无寒热之偏,能治寒热虚实各种水肿,两药是为君药。黄芪益气利水,是为臣药;防己配黄芪走表祛湿,使湿从外而解;桂枝配茯苓通阳化湿,使湿从小便而去;同时,桂枝与黄芪协,又能通阳行痹,鼓舞卫阳,因而桂枝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协黄芪以健脾,脾旺则可制水利湿,为使药。上述药物合用则健脾祛湿、利水消肿的功效非常明显,配伍上加用赤芍、白芍、鸡血藤、木瓜四味中药为佐药,以加强温经通络止痛的功效。诸药合用则有健脾祛湿,温经活血,通络止痛之功效,切合类风湿关节炎脾虚湿盛的病机,因此对类风湿关节炎产生良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韩星海.现代风湿病药物治疗学[M].(第一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352.

[2]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类风湿关节炎诊治指南(草案)[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5;4(9):3-4.

[3]DenBroeder,M.C.Creemers,etal.Dosetitrationusingthediseaseactivityscore(DAS28)inrheumatoidarthritispatientstreatedwithanti-TNFalpha,Rheumatology,2002;41:638-642.

[4]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一辑,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发布[M],1993:211.

[5]FransenJ,StuckiG,RielvanPLCM:Rheumatoidarthritismeasures.ArthritisRheum(ArthritisCareRes)2003;49:214-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