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治疗中应用价值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1-11
/ 2

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治疗中应用价值探究

钟汝灿

耿马县人民医院外三科云南省临沧市677500

【摘要】目的:分析腹股沟疝患者接受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2014年9月-2015年10月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90例进行随机分组,分别予以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常规组)和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治疗(疝环组),每组45例,对比组间临床疗效。结果:疝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常规组水平,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疝环组患者的3个月复发率仅为1例(2.22%),显著低于常规组(X2=7.19,P<0.05)。结论: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手术对于腹股沟疝的效果更优,更有利于临床康复,效果确切,具推广意义。

【关键词】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股沟疝;临床疗效

腹股沟疝是临床普外科常见病,是由于腹腔内的脏器由于腹股沟部分的组织缺失而突出向体表,形成疝,腹内压增高是主要病因[1]。此类患者以下腹部无痛包块为主要表现,一般要求采取手术治疗,但传统的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复发率高,不利于患者的预后康复。鉴于此,本研究通过前瞻性完全随机数表方法,对比分析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和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效果,以便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与指导。详情整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2014年9月-2015年10月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90例进行随机分组,分别予以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常规组)和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治疗(疝环组),每组45例。所有患者均符合腹股沟疝的诊断标准[2],无误诊病例。常规组中男性24例,女性21例,年龄27-61岁,平均年龄(43.19±4.32)岁,疾病类型:斜疝27例,直疝18例。疝环组中男性22例,女性23例,年龄29-65岁,平均年龄(44.18±5.30)岁,疾病类型:斜疝26例,直疝19例。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基线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均未发现明显差异(P>0.05),具有较强可比性。本次入选患者均对本研究内容充分知情且自愿参与,符合医院伦理委员会的相关要求。

1.2方法

均采用聚丙烯类产品作为填充材料,填充材料由网状锥形填充物和成形网状补片构成,满足了人体组织的粘和固定需求[3]。

常规组予以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硬膜外麻醉后于腹股沟韧带处作斜切口,将疝囊游离并对补片予以修剪,使其补片面积超过腹壁缺损边缘,超过部分至少为1.5cm,环绕精索后缝合固定。疝环组则采取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首先予以硬膜外麻醉后协助患者采取仰卧体位,于腹股沟中点至耻骨结节部位行手术切口,分层解剖并将疝囊游离,使其与腹膜外脂肪维持水平,将疝囊结扎并使其游离进入腹腔,调整网塞予以缝合固定后铺平网状补片,使其能充分覆盖腹股沟管的后壁部位,并对周围组织予以固定后重建外环口,缝合完毕即手术结束。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加以记录和统计,并对两组患者予以3个月电话随访,统计复发率。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统计无误后进行汇总并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17.0作为统计学分析软件,计数资料采用构成比(%)表示,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的手术效果相关指标对比

经治疗后,疝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常规组水平,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如下表2所示:

2.2两组的3个月复发率对比

经过3个月随访后发现,疝环组患者的复发率仅为1例(2.22%),显著低于常规组的6例(15.56%),两组复发率对比有显著差异,具统计学意义(X2=7.19,P<0.05)。

3讨论

腹股沟疝好发于男性患者,其中手术是较为常用的治疗方法,有研究显示,导致腹股沟疝的主要原因在于人体的腹部横筋膜缺损与破坏,且这一缺损程度也会随着年龄提升而不断扩大,其发病率与年龄之间存在明显正相关性[4]。一般情况下此类患者容易合并不同程度疼痛,且在疾病后期患者的疼痛程度更加明显,且伴随有不同程度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不仅会对患者生活质量带来不利影响,还会加大生命安全威胁。传统的Bassini法属于张力性疝修补,术后疼痛症状明显且住院时间较长,而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则未使用网塞对内环予以处理,对于复发疝和巨大疝的治疗效果并不佳[5]。应用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对腹股沟疝予以治疗,采用聚丙烯编制成的修补材料,不可吸收且不会出现排斥反应,组织相容性良好,可在较短时间内与人体组织固定;且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不会产生缝合张力,也就不会对人体正常的解剖结构产生破坏作用,不会由于打开疝囊而引起神经和内脏误伤,降低并发症风险;第三,采用的锥形填充物进行疝环填充,能够在较短时间内促进内环消失,很好地分散腹腔压力,降低复发风险。有文献研究认为腹股沟疝接受传统疝修补术治疗后的复发率高达10%。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疝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常规组水平,且在3个月随访期间,疝环组患者的复发率与常规组相比有显著下降,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与熊晓林[6]的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证实了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应用于腹股沟疝临床治疗中的具体效果。

综上,应用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能够取得更良好的治疗效果,有利于患者的病情康复,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复发率,具备于临床上推广应用的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1]周湛帆,田德清.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治疗中的疗效比较[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2011,05(2):183-186.

[2]王灏,刘建.腹腔镜疝修补术与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对比研究[J].四川医学,2013,34(8):1190-1192.

[3]吴伟.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治疗中应用价值[J].医药前沿,2015,05(28):184-185.

[4]曹相敬.腹股沟疝患者传统疝修补术与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对照[J].中国医药指南,2014,09(13):231-232.

[5]刘文松.用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和传统的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效果对比[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13):40-41.

[6]熊晓林.疝环填充式和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手术疗效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3,09(6):11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