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静脉置管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15例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0-20
/ 2

中心静脉置管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15例效果观察

何建辉

中国人民解放军181医院呼吸内科541002

【摘要】目的:探究中心静脉置管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15例结核性胸腔积液者为研究对象,另取既往来我院就诊的同数量患者为对照组,观察组实施中心静脉置管置管治疗,对照组实施传统治疗。结束后,对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全面比较。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0.00%,观察组为100.00%,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3%,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率为13.33%。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显著较好,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结核性胸腔积液者,使用中心静脉置管引流,可以取得显著效果,使用简单,安全有效,患者接受起来相对容易,不失为治疗该疾病的理想方式,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关键词】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管;胸腔积液

相关统计证实,中国每年新增结合性胸腔积液患者约为10万人次左右【1】,该疾病的主要发病机制为胸膜对于结核病菌发生高度变态性反应,进而产生的胸膜炎症。如未在第一时间对患者实施临床治疗,则会引发严重并发症,例如胸膜肥厚等等,这是影响肺部功能的独立性危险因素。值得说明的是,结核性胸膜炎胸液中纤维蛋白与蛋白质含量明显超出正常标准,在这种情况下,患者容易出现胸膜粘连等疾病,进而表现出气短,呼吸抑制,胸闷等临床症状。在第一时间内排除患者的胸腔积液,可提升肺部扩张程度,全面缓解压迫症状,恢复呼吸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概率。在以往,以一般使用胸腔穿刺法对患者展开治疗,这种方式治疗次数较多,损伤程度大,很难将胸腔积液一次性抽净,患者主管感觉不佳。另外并发症发生率也较高。相关实验证实[2],对于结核性胸腔积液者,以传统胸腔积液穿刺为校准,实施中心静脉导管置管连续性引流,可以取得满意治疗效果。为了在根本上证实该理论的公允性,结合实际情况,本文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15例结核性胸腔积液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了中心静脉置管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15例结核性胸腔积液者为研究对象,经临床诊断和病理实验检查,患者确诊,符合卫生部最新颁布的关于结核性胸腔积液临床诊断标准。本实验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查,患者自愿参加实验调查,在此同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所有患者经过检查,不存在胸部穿刺禁忌症,拟全部实施中心静脉置管置管治疗。在此其中男性患者共计8例,女性患者7例,年龄区间为24.6-81.2岁,平均年龄为(48.5±1.5)岁。

另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月我院收治的中等以上相同疾病者为对照组,拟实施传统胸腔穿刺抽液治疗。在此其中男性患者共计9例,女性患者6例,年龄区间为25.7-79.6岁,平均年龄为(49.7±1.6)岁。两组患者的胸腔积液量,性别比例,年龄等基线资料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使用3HRZE/6HR计划实施临床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过程中实施单次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治疗。详细为:首先使用B超实施定位,确定穿刺点,令中心静脉导管可以顺利的进入到胸腔中,深度为10-15cm,连接好引流袋。使用相关固定设备,固定好中心静脉导管,后使用医用胶带,对伤口实施固定处理,预防导管脱出。依照患者的实际情况,医护人员每天对患者实施2到3次胸腔积液引流,在每次完成之后,在患者的胸腔内部祝注射剂量为300mg异烟肼与10mg地塞米松进行治疗。在使用完毕之后,常规夹管2至4小时,在此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定期改变体位,以保证胸腔内充满药物,有利于治疗,保证胸水顺利吸收。值得说明的是,使用这种方式,也能够全面降低胸膜肥厚与粘连现象。每2至4小时,依照患者胸部积水情况,开放引流,直至胸部积水引流量小于50ml/d为止,或者借助B超,对确认不存在胸水之后,可移除置管。在实施引流的过程之中,告知患者多咳嗽,保证肺部恢复正常功能。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反复性穿刺抽液法治疗,详细为:利用一次性穿刺包,于B超定位下,抽取患者的胸腔积液,每周依照患者的实际情况,抽取2至3次,直至经B超检查后无胸部积液为止。

1.3疗效判定

本实验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最新制定的关于结核性胸腔积液临床治疗标准,对患者的治疗结局进行全面评价,详细为:

临床治愈:经临床治疗后,患者既往临床症状消失,经B超检查证实其胸部积液消失;

临床好转:经临床治疗后,患者既往临床症状得到极大好转,经B超检查证实,胸腔积液量下降50.00%以上。

无效:经临床治疗后,患者既往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B超检查证实,患者的胸腔积液减少量在50.00%以下。

除此之外,对患者的胸腔积液消失情况进行全面比较,在此其中,观察组患者以夹闭引流,无引流液流出,B超证实无胸腔积液为消失标准。对照组患者以抽液后2d,无液体引流为治疗标准。

1.4统计学原理

本实验使用SPSS20.0专业统计学软件,对数据中的计量资料使用T值检验的方式计算,数据中的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方式计算,当P<0.05时,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临床疗效

经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0.00%,观察组为100.00%,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详情见表1.

2.2并发症状发生情况

在整个治疗期间内,对照组患者1例内出现包裹性脓胸,3例出现胸膜粘连,1例气胸,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3%,观察组患者1例出现胸膜粘连,1例脓胸,不良反应率为13.33%。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显著较好,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3讨论

在以往,临床上对于结合性胸腔积液疾病,一般使用多次穿刺法进行治疗,主要方式为:使用容量为50ml的注射器,连接好针头抽出积液[3]。首次抽液量在600-800ml,后每次可抽取液体1000ml。每周结合实际情况,抽取液体2-3次,直至无积液为止。因为这种方式抽液速度快,控制很难,容易出现急性肺水肿或者纵膈摆动等症状,且这种治疗方式对患者造成的损伤较大,如有疏忽,就会引起胸膜,气胸等反应,甚至感染。令患者内心恐惧感增加。同时这种方式也会增加操作者的内心压力。实施穿刺治疗时,不能一次性抽取完毕,只能使用多次法抽取,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治疗成本和医务人员的工作压力。在进行实际操作的过程中,需要使用止血钳夹持引流管,操作相对繁琐,占用了极大医疗人力资源。传统方式很难将胸腔积液抽取干净,治疗效果较差,治疗成本高,住院时间长,病患吸收胸水的间隔时间长,相关统计证实,这种治疗方式出现并发症的概率为34.51%左右。

相比较而言,中心静脉置管的穿刺位置在大静脉,在建立静脉通路后,对患者实施输液治疗的新型技术,和既往方式向相比,这种治疗方式的优点在于[4]:

(1)操作简便,安全有效,患者痛苦小,不会对胸膜组织造成显著损伤,因为置管为一次性,全面避免既往方式造成的不良症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医务人员的工作压力。

(2)导管材料为聚氨酯,其不会对组织产生显著刺激,在进入到人体以后,质地变软,使用后患者很少出现相关并发症。

(3)在对患者滞留导管期间内,患者改变体位并不会引起疼痛现象,对患者实施夹管之后其可以携带下床,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不会对日常生活造成显著影响,患者可以做有效呼吸,这对于恢复肺脏功能来讲,有着非常显著的临床意义。

(4)和既往方式相比,置管法更加有利于标本送检,可在短时间内取得明确诊断结果,患者胸腔给药更为方便。使用置管法后,可在短期内将胸水引流干净,降低治疗成本减少住院时间。

综上所述,对于结核性胸腔积液者,使用中心静脉置管引流,可以取得显著效果,使用简单,安全有效,患者接受起来相对容易,不失为治疗该疾病的理想方式,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石运来.应用中心静脉置管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分析[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06:636-637.

[2]夏正明.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管引流联合尿激酶灌注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疗效[J].实用临床医学,2012,06:27-29.

[3]李爱民,暴静玲,易顺新.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02:7-8.

[4]孟令香.结核性胸腔积液胸腔置管存在的护理问题及风险管理[J].中国现代医生,2013,21:122-124.

第一作者简介:

何建辉(1980-12-16),本科,住院医师,研究方向:临床呼吸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