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魏永斌1,赵冬梅2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28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23年第13期
  • 机构:1.鄯善县人民医院,新疆吐鲁番838200;2.鄯善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新疆吐鲁番838200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中风后气虚便秘使用耳穴压豆联合温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接诊的100名中风后气虚便秘患者作为临床研究的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均分成相等人数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50人采用耳穴压豆联合温针灸治疗,对照组使用耳穴压豆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患者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相对于对照组效果好,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8.00%,对照组总有效率80.00%,对比间存在差异(P<0.05);两组患者经过有效的治疗后生活质量都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实验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生活质量明显比对照组好,对比间存在差异(P<0.05)。结论:针对中风后气虚便秘患者使用耳穴压豆,联合温针灸治疗技能提高治疗效果,还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中风后气虚便秘;耳穴压豆;温针灸治疗;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胸腔镜下段与楔形切除术治疗磨玻璃结节的短期预后。方法抽取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常熟医院收治的磨玻璃结节患者99例,依据手术方案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行胸腔镜下段切除术,观察组49例行胸腔镜下楔形切除术。回顾性对照分析两组短期预后、围术期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两组均无复发、转移及死亡病例。观察组出血量、手术时间、胸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t=8.982、5.730、6.702、14.421,P<0.05)。对照组、观察组术后3 d视觉模拟量表评分低于术后1 d(t=5.523、10.740,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t=5.662,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12%,3/49)低于对照组(16.00%,8/50),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χ2=2.445,P=0.118)。结论胸腔镜下段与楔形切除术治疗磨玻璃结节短期预后良好,胸腔镜下楔形切除术手术损伤较小,有利于缓解术后疼痛。

  • 标签: 胸腔镜 磨玻璃结节
  • 简介:摘要重点概述首届国际移植论坛有关移植的临床研究热点和亚洲移植发展现状,包括HCV阳性供者供应用、移植术后并发症的处理、意大利心脏死亡器官捐献经验分享以及亚洲不同地区移植经验介绍等。通过国内外专家的经验交流,促进中国移植事业与国际接轨并不断发展。

  • 标签: 肺移植 供者 并发症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美国源分配评分(LAS)在我国移植受者中应用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至2018年3月接受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美国器官获取和移植网络(OPTN)的LAS计算器计算受者的LAS分值,并进行分组分析。结果共纳入173例受者,年龄(56.49±12.64)岁(19~81岁),LAS分值(56.63±18.39)分(32.79~90.70分)。按疾病类型分类:慢性阻塞性疾病(COPD)62例,间质性疾病85例,支气管扩张症11例,肺动脉高压8例,其他7例,上述疾病受者LAS分值分别为(47.85±15.22)、(61.89±18.63)、(56.58±18.91)、(55.23±10.74)和(72.45±16.41)分,COPD组受者LAS明显低于间质性疾病受者(P<0.001)。按术前疾病严重程度分组:重症组(气管插管或ECMO支持)57例,LAS(79.15±7.95)分;无创通气组39例,LAS(48.42±11.58)分;吸氧组77例,LAS(44.11±8.8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按LAS分值分组:LAS<50为低危组,50~75为中危组,>75为高危组,三组受者术后3个月存活率分别为90.5 %、81.8 %和71.1 %;1年存活率分别为85.4 %、74.4 %和57.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LAS可反映受者等待移植的紧迫性,而且与术后早期存活率相关;临床上可采用LAS选择合适受者,理想的移植受者LAS为30~75分。

  • 标签: 肺移植 肺源分配评分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恶性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Coma)合并腺癌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分析2020年8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东莞人民医院病理科确诊的1例原发恶性PEComa合并腺癌病例,整理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诊断要点、治疗方案及预后等,并进行文献复习。首先以“恶性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腺癌”检索中国知网及万方医学数据库,未检索到相关报道。随后以“恶性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为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及万方医学数据库,同时以“pulmonary malignant peri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 tumor”和“PEComa”为副主题词,结合主题词,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及Cochrane数据库,检索语言为中文或英文,起始时间不限,检索时间截止日期为2020年11月。结果患者男,46岁,因“反复咳嗽、胸痛10余天伴体重迅速减低”于2020年8月20日入院。血清学肿瘤标志物示非小细胞肺癌相关抗原表达增高。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扫描术(PET)-CT示左胸腔较大团块状软组织密度灶,SUV值22.8。术后病理诊断为恶性PEComa合并腺癌伴淋巴结转移,且检测到驱动基因EGFR药物敏感性突变,术后辅以化疗及靶向治疗,目前状态稳定。文献共检索到恶性PEComa 12例,中老年常见,多因咳嗽或胸闷就诊,胸部CT常显示边界清楚的圆形肿块,8例发生纵隔淋巴结及其他器官转移。结论恶性PEComa少见,同一肿物合并原发腺癌成分者为首次报道。部分病例进展迅速,手术完整切除病灶并进行淋巴结清扫,术后辅以化疗及靶向治疗,是较为合适的治疗策略。诊断为良性PEComa的患者也应注意长期随诊复查。

  • 标签: 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 腺癌
  • 简介:摘要缺血/再灌注损伤(lung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LIRI)是缺血组织恢复血供后,组织损伤反而加重的现象。LIRI可致肺动脉高压、低氧血症等,甚至造成呼吸衰竭。迄今为止有关LIRI方面的研究很多,文章回顾了国内外有关LIRI方面的研究,简述了LIRI的机制及相应的保护策略,总结了当前LIRI防治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 标签: 缺血/再灌注损伤 肺保护策略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一例2017年10月26日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的区巨大多形性脂肪肉瘤患者的临床诊疗过程。因该疾病鲜有临床报道,临床诊疗经验亦极为匮乏,期望通过对该例患者的临床诊疗回顾及文献复习,提高广大普外科医师对该病的认知,并为未来的临床诊治提供一定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切断流术对肝硬化肝脏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前瞻性留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2013年5月至2014年10月共54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切除前后不同时间点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资料,比较手术前后的肝脏血管内径和血流,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等血流调节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等肝再生和肝纤维化相关因子的变化。结果54例患者中男性31例,女性23例,年龄(45.5±10.2)岁。自由门静脉压从切除前的(37.0±7.1)cmH2O(1 cmH2O=0.098 kPa)下降到术后的(26.1±5.7)cmH2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除术后肝动脉内径(4.0±1.0)mm较术前(3.1±0.7) mm明显增加,门静脉内径(11.9±2.0)mm较术前(13.1±1.9)mm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同时肝动脉流速和血流量增加,门静脉流速和血流量减小。血清NO在切除术后即刻升高且持续处于高水平;血清ET-1在切除术后2 d下降且低水平波动。血清IL-6和HGF在切除术后2 d明显上升,在术后7 d和1个月缓慢下降。切除术后血清TGF- β1、MMP1明显升高,血清内毒素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切除术诱导了肝硬化患者肝脏血流重塑、肝细胞再生以及肝纤维化的逆转。对肝硬化肝脏产生保护作用。

  • 标签: 脾切除术 肝再生 肝血流 肝纤维化
  • 作者: 姚玉玺 齐宝云 董荣芬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22年第12期
  • 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通州院区神经内科,北京 101121,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通州院区神经内科,北京 101121 呼和浩特市蒙医中医医院神经内科,呼和浩特 010020,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通州院区消化科,北京 101121
  • 简介:摘要黄元御升胃降学说认为,脾胃为脏腑阴阳升降的枢纽、三焦气水方化的中枢。肝阳肾阳随升,升则水升化气;心火火随胃降,胃降则气降化水。当脾胃升降失调,中焦气水方化失常,则发为胃痛,其病因病机可概括为:阳不升,肝阳不升郁于中焦,脾虚肝郁,而致气滞胃痛;肾水不能化气上行,脾虚水寒,而致寒凝胃痛;胃阳不降,食滞中焦,心火不降,郁于中焦,心胃热盛,而致食积胃痛;气不降,郁滞中焦,血行乏力,气血郁滞,而致血郁胃痛。基于此辨证施治,可获佳效。

  • 标签: 脾胃病 胃痛 黄元御 脾升胃降 中医理论 经验心得 医案
  • 简介:摘要本文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9年9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4例经病理证实的肝包膜下组织植入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4例患者中1例有既往胰腺低分化腺癌并行胰腺体尾部及脾脏切除病史,2例有外伤病史。共6个种植结节,均位于肝包膜下,病灶最大径1.8~4.8(2.9±1.2)cm,边界清楚。CT平扫示结节密度稍低于肝脏,增强后动脉期明显强化,强化程度高于肝组织;延迟期强化程度减低,和肝组织密度相似或稍低。相对于结节及肝脏,植入组织包膜在动脉期强化稍低、静脉期及延迟期强化逐渐明显。MRI平扫示植入组织与正常脾脏信号相仿,T1WI呈低信号,T2WI呈均匀高信号,强化方式同CT增强,DWI示扩散明显受限。本研究提示有脾脏手术或外伤史患者,肝包膜下见界清结节,动脉期明显强化,边缘见渐进强化包膜,应考虑组织植入可能,以避免不必要的手术。

  • 标签: 脾组织植入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多肽注射液对于儿童紫癜性肾炎(HSPN)的辅助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就诊于河北省儿童医院的初发初治的HSPN患儿,临床表现为中等至大量蛋白尿[>25 mg/(kg·24 h)],伴镜下和(或)肉眼血尿,发病8周内完善肾病理诊断明确且病理分级在Ⅲ级以上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泼尼松联合环磷酰胺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给予多肽注射液治疗1周。比较治疗后第4周、8周和6个月后2组总有效率和感染率差异,观察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最终纳入研究HSPN患儿共60例,根据随机化数字表分组后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治疗后第4周,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比较(80.0% vs 70.0%),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后第8周,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93.3% vs 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665,P=0.003);在治疗后第6个月时,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100.0% vs 9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526,P=0.001)。观察组感染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0.454,P<0.001),特别是急性期治疗8周内,观察组感染仅3例(10.0%),而对照组为9例(30.0%)。观察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多肽注射液辅助治疗紫癜性肾炎安全、有效,可通过提高免疫力减少感染率和增加治疗有效率。

  • 标签: 脾多肽注射液 儿童 紫癜性肾炎 辅助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10例原发性血管肉瘤(PSA)的CT表现。原发性血管肉瘤CT平扫为不均匀低或等密度,增强后肿瘤边缘或实质部分持续不均匀强化,中央坏死囊变明显,界限清楚,具有一定特征性。故当CT检查提示脾脏单个或多个稍低密度灶,密度不均匀,边缘模糊,增强扫描以边缘强化为主,"快进慢出"、渐进性强化,伴有或不伴有远处转移及腹腔积液等征象时,应考虑到PSA的可能性。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下部分切除术(laparoscopic partial splenectomy,LPS)在良性实体肿瘤治疗中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10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行腹腔镜手术的脾脏良性实体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LPS组和腹腔镜下全切除术(laparoscopic total splenectomy, LTS)组。结果46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LPS组21例,LTS组25例。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率、引流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总住院费用、术后第1天及1个月白细胞计数、术后第1天及第5天血小板计数、术后并发症(出血、发热、窝积液、胰瘘、静脉血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LPS组术后第5天白细胞计数、术后1个月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增多症发生率均低于LT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t=-2.146,-2.089,χ2 =4.293,均P<0.05)。结论LPS能为脾脏良性实体肿瘤患者获益,符合精准外科发展理念。

  • 标签: 脾脏肿瘤 脾切除术 腹腔镜
  • 作者: 周丽娜 吴宁 赵世俊 杨琳 王亚龙 王若冰 杨守鑫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肿瘤杂志》 2020年第06期
  • 机构: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影像诊断科 100021 ,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PET-CT中心 100021 ,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病理科 100021 ,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胸外科 10002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HRCT)特征对于同时多原发腺癌与腺癌伴内转移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2例(131个病灶)同时多原发腺癌和31例(67个病灶)腺癌伴内转移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按照病灶类型,纯磨玻璃结节(pGGN)、混合磨玻璃结节(mGGN)和实性结节(SN),将患者分为7种影像配对类型,比较同时多原发肺癌(原发组)与肺癌伴内转移(转移组)的影像配对类型差异。将内多发病灶按照大小分为主病灶和伴随病灶。分析主病灶和伴随病灶的大小(总体长径,实性成分长径)、磨玻璃成分、形态、分叶、边界、毛刺、空泡征、胸膜牵拉及胸膜贴邻,比较原发组和转移组主病灶与伴随病灶间的影像学特征差异。结果原发组影像学类型以pGGN+mGGN和mGGN+mGGN多见,病灶中均含磨玻璃成分(pGGN或mGGN)者占62.9%(39/62),至少有1个病灶内含磨玻璃成分者占96.8%(60/62);转移组仅有2种类型,其中大部分为SN+SN(93.5%,29/31),少数为mGGN+SN(6.5%,2/31)。两组间影像配对类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因素分析显示,原发组和转移组性别、吸烟史、主病灶长径、实性成分长径、磨玻璃成分及贴邻胸膜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无磨玻璃成分(实性病灶)及病灶贴邻胸膜是主病灶伴发内转移的危险因素(均P<0.05)。原发组伴随病灶以pGGN多见,而转移组伴随病灶均为SN(P<0.01)。转移组的伴随病灶多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边界清楚,贴邻胸膜(P<0.05)。结论HRCT的影像学特征可以很好地鉴别同时多原发腺癌和腺癌伴内转移。同时多原发腺癌以含磨玻璃成分的病灶(pGGN或mGGN)多见,而腺癌伴转移以SN占绝大多数。当主病灶为SN并贴邻胸膜时,内伴随病灶亦是SN,且无分叶、毛刺和空泡征,可提示肺癌伴内转移的诊断。

  • 标签: 肺肿瘤 腺癌 多原发 高分辨率CT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康复是对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多学科、综合的干预,内容包括运动训练、行为改变及自我管理等,旨在改善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的身心状况,促进健康行为的长期坚持。康复在成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中已广泛应用,在儿童呼吸相关疾病中也有应用。不同疾病康复策略有所不同,康复方案应根据患儿基础疾病进行个体化选择。现就运动训练康复在儿童支气管哮喘、囊性纤维化、支气管扩张症、支气管发育不良、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神经肌肉疾病并呼吸问题、重症肺炎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肺康复 支气管哮喘 囊性纤维化 支气管扩张症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 神经肌肉疾病
  • 简介:摘要报道1例成人供同种异体儿童移植术后护理要点。该患儿由儿科和ICU医护团队共同管理,通过制订一系列措施,让患儿顺利渡过急性排斥、感染关,术后第20天顺利转出ICU。对移植患儿,需要给予科学规范的护理措施,加强术后心理护理,有利于患儿康复,缩短入住ICU时间。

  • 标签: 儿童肺移植 成人供者 ICU监测 护理
  • 简介:摘要放射性损伤病因为“火热毒邪”直中于,病机以气阴两虚为本,热毒蕴、痰凝血瘀为标。其中,阴亏虚和热毒内蕴是本病的重要特点。临床采用辨病、证、症相结合的“三辨模式”,可全面掌握病情。治疗上宜以养阴清法为主要治法,自拟养阴清方为基本方剂,药用麦冬、天冬、黄精、西洋参、生地黄、川贝粉、苦杏仁、鱼腥草、三七粉、甘草,灵活加减,防治并重,可取得满意疗效。

  • 标签: 肺损伤 放射性 养阴清肺 癌症 中医药疗法 医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银黄清胶囊辅助治疗痰热壅证慢性阻塞性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温岭市中医院收治的痰热壅证AECOPD患者3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银黄清胶囊治疗,均治疗14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功能指标、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8.0%(132/150)]高于对照组[75.3%(113/150)](χ2=8.04,P < 0.05)。治疗后,观察组咳嗽评分[(2.31±0.49)分]、咳痰评分[(1.93±0.35)分]、喘息评分[(0.91±0.22)分]均低于对照组[(2.89±0.54)分、(2.22±0.43)分、(1.36±0.27)分](t=9.30、6.41、15.82,均P < 0.001);观察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3.04±1.25)μg/L]、C反应蛋白[(26.44±2.31)mg/L]、降钙素原[(1.25±0.97)μg/L]均低于对照组[(3.66±1.32)μg/L、(31.39±2.26)mg/L、(1.79±1.06)μg/L](t=4.18、11.18、4.60,均P < 0.001);观察组用力肺活量[(1.89±0.54)L]、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64.22±5.80)%]、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59.16±5.52)%]均高于对照组[(1.58±0.57)L、(60.13±5.77)%pred、(54.43±5.37)%](t=4.84、6.12、7.52,均P < 0.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银黄清胶囊能有效缓解痰热壅证AECOPD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功能及机体炎性反应,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该研究有一定的创新性和科学性,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急性 炎症 药物疗法,联合 中药 呼吸功能 白细胞介素 C反应蛋白质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供冷缺血时间(CIT)延长对移植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在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科医院接受移植的111例供受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供CIT分为CIT延长组(CIT 8~12 h,41例)和对照组(CIT<8 h,70例),比较两组供受者最后一次血气分析、冷缺血时间等临床资料、术后并发症及短期生存情况的差异。绘制生存曲线,采用Kaplan-Meier法估计两组累积存活率。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明确受者1年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计纳入111例移植受者,CIT延长组和对照组分别为41例(36.9%)和70例(63.1%)。两组受者术后72 h内原发性移植物功能不全(PGD)3级的发生率分别为21.2%和16.3%,两组术后的30 d存活率分别为90.2%和94.3%,90 d存活率分别为82.9%和82.9%,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受者1年的累积存活率分别为74.6%比6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9)。Cox回归分析显示CIT延长供移植与受者1年死亡风险增加无关(HR 0.691,95%CI:0.317~1.506),但术中未使用体外膜氧合(ECMO)技术(HR 3.562,95%CI:1.061~11.959)以及术后机械通气超过3 d(HR 2.892,95%CI:1.387~6.031)会增加受者1年的死亡风险。结论供CIT延长至8~12 h进行移植对受者预后未产生不良影响。在权衡受者继续等待和接受移植两者的死亡风险后,接受CIT 8~12 h的供是可行的。

  • 标签: 肺移植 冷缺血时间 存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