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技术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血管的形态学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67例冠状动脉CTA诊断患者,记录患者血管指标,判定该诊断技术对MB-MCA血管的诊断价值。结果 MB-MCA患者67例,具体类型:单一壁冠状动脉16例、2段受累16例、3段受累10例、LAD2,10例、钝缘支段9例、第一对角支6例;CTA可有效判定浅表型MB-MCA以及深在型-MB-MCA患者MB长度、MCA狭窄程度。结论 冠状动脉CTA技术可有效检测患者MB-MCA指标,以及MB-MCA冠脉形态。

  • 标签: 冠状动脉 MB-MCA CTA 血管厚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全动脉化和单根动脉冠状动脉搭桥围手术期的效果。方法:研究的时间段为2019.6月~2020.6月,研究对象为该时间段我院收治的需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病患,选取的例数为70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进行平均分组。对照组采用单根动脉冠状动脉搭桥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全动脉冠状动脉搭桥手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不同的治疗效果。结果:在手术时间的对比上,观察组的手术时间相对较长;在治疗效果的对比上,两组的治疗效果都相对较好,数据对比无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在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的对比上,观察组的发生概率相对较低(P<0.05)。结论:在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全动脉化搭桥手术虽然手术时间比较长,但是手术效果良好,并且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较低,更具安全性。

  • 标签: 全动脉化 单根动脉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围手术期
  • 简介:摘要川崎病(KD)属于急性发热性免疫性疾病,以冠状动脉病变最为严重,已成为儿童获得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之一。虽经积极规范治疗,但仍有部分患儿发展为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瘤进而可出现缺血性心脏病、心肌梗死、猝死等。因此,KD患儿冠状动脉损害(CAL)的治疗成为KD治疗策略中最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从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型KD的治疗、KD合并CAL的药物治疗、KD合并CAL的非药物治疗进行总结,为KD合并CAL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川崎病 冠状动脉损害 治疗
  • 简介:摘要川崎病(KD)属于急性发热性免疫性疾病,以冠状动脉病变最为严重,已成为儿童获得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之一。虽经积极规范治疗,但仍有部分患儿发展为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瘤进而可出现缺血性心脏病、心肌梗死、猝死等。因此,KD患儿冠状动脉损害(CAL)的治疗成为KD治疗策略中最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从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型KD的治疗、KD合并CAL的药物治疗、KD合并CAL的非药物治疗进行总结,为KD合并CAL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川崎病 冠状动脉损害 治疗
  • 简介:摘要本文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抑郁的发病机制、影响因素及干预治疗进行综述。对预防心脏不良事件有深刻意义,为疾病监测提供理论基础,提高患者远期生活质量。

  • 标签: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抑郁
  • 简介:摘要作为一种内分泌器官,心包脂肪组织与冠状动脉疾病(CAD)的发生、发展紧密相关。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PCAT)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脂肪组织,与相邻的血管壁相互作用,能以旁分泌方式调节心血管生物学功能,也可对来自血管壁的信号做出反应改变其表型。PCAT无创影像分析有助于识别高风险的心血管病患者,对CAD的临床诊疗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冠状动脉周围脂肪无创影像学的研究进展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周围脂肪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 影像组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合并围术期上消化道出血(GIB)患者随访1年发生出血事件和缺血事件的风险。方法双中心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连续纳入2014年12月1日至2019年10月31日在民航总医院和航天中心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ACS患者,根据围术期是否发生GIB,分为GIB组(69例)和对照组(3 513例),比较两组间的基线资料情况,随访出院后1年再发出血情况(BARC出血定义),并分析影响有临床意义出血(BARC 2型、3型和5型)的相关因素。结果GIB的中位出血时间为PCI术后3.0 d,主要原因为胃溃疡(43例,62.3%)和十二指肠溃疡(16例,23.1%)。与对照组相比,出血组患者年龄更大、女性更多、体质指数较低,更易合并高血压、心房颤动、慢性肾脏病和消化性溃疡病史(均为P<0.05)。平均随访(12.4±3.3)个月,与对照组比较,GIB组和对照组的缺血事件(34.8%比27.7%)发生率相似(P>0.05),但GIB组的有临床意义出血(BARC 2型、3型和5型)(17.1%比8.8%)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RR=1.813)、女性(RR=2.014)、消化性溃疡病史(RR=2.152,95%CI:1.156~4.006)、慢性肾脏病≥2期(RR=1.623,95%CI:1.196~2.202)和口服抗凝剂(RR=1.352)均为影响有临床意义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质子泵抑制剂为其保护因素(RR=0.573)。结论GIB可显著增加ACS患者短期随访发生出血的风险。女性、老年、消化性溃疡病史、慢性肾脏病≥2期和术前应用口服抗凝剂是其独立危险因素,而质子泵抑制剂可降低再发出血风险。

  • 标签: 消化道出血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预后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coronary artery stent implantation,CASI)术后患者锻炼行动自我效能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5—8月在山东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心内科门诊复诊的CASI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锻炼行动自我效能量表、锻炼阶段诊断量表、心脏病患者运动恐惧量表、锻炼社会支持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CASI术后患者的锻炼行动自我效能量表得分为(8.32±3.42)分,处于低等水平。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门诊随访频率、运动恐惧和锻炼社会支持是CASI术后患者锻炼行动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P<0.05),共解释总变异的50.9%。结论CASI术后患者锻炼行动自我效能处于低等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建议临床医护人员加强针对性的锻炼指导,以提高患者锻炼行动自我效能,促进患者的锻炼行为。

  • 标签: 冠心病 支架植入术 锻炼行动自我效能 锻炼社会支持 运动恐惧
  • 简介:摘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日益增多,其中有相当比例的患者接受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及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这些患者如果短期内需要接受非心脏手术将面临失血增加的危害,但是如果停止抗血小板治疗,围手术期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风险和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将增加。文章针对上述问题就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患者术后抗凝治疗的主要药物、有效性及安全性、治疗时限、并发症、围手术期抗血小板药物的停用及桥接策略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以期对此类患者的围手术期安全提供帮助。

  • 标签: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抗血小板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冠状动脉搭桥术前超声检测颈动脉狭窄的临床意义。方法:以2019.7~2020.6期间我院收治的62例实施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的患者为例。患者全部使用颈动脉超声检测,采用颈动脉超声对重度以上、中度、轻度及无颈动脉狭窄的患者进行检查,再应用颈动脉造影术对颈动脉重度以上狭窄患者进行二次检查;重度以上患者单独行冠状动脉搭桥术,从而进一步观察患者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颈动脉超声显示重度以上狭窄、中度狭窄、轻度狭窄、无颈动脉狭窄各8例、13例、25例、15例。颈动脉造影结果显示6例患者为重度以上狭窄。重度以上狭窄患者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其余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冠状动脉搭桥术之前,采用超声诊断技术检查,并对患者的颈动脉狭窄程度判断,按照检查结果,为颈动脉狭窄严重的患者实施针对性的介入与手术治疗,可帮助患者将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的概率降低。

  • 标签: 冠状动脉搭桥术 超声检测 颈动脉狭窄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颈动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式,将90例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在入院之时都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在该项检查的前后一周时间内实施颈动脉超声检查,其中包括50例冠心病患者和40例没有冠心病患者,分别归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以及冠心病组内不同病变支数之间IMT、斑块积分和Gensini积分的情况。结果 通过实验观察,比较两组患者IMT、斑块积分和Gensini积分的情况,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冠心病组内对比,同单支病变组相比较,2支病变组、3支病变组患者的上述几项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之间存在着高度的关联性,能够对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进行间接性地反映。

  • 标签: 颈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中应用颈动脉彩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1月-2021年7月拟诊为冠心病患者85例为研究对象,均行颈动脉彩超检查,并以冠脉造影为金标准,评估颈动脉彩超诊断效能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特征。结果:冠脉造影显示本组85例患者中,冠心病(阳性)44例、非冠心病(阴性)41例,颈动脉彩超诊断阳性/阴性分别44例、41例;对比金标准,颈动脉彩超诊断敏感性、特异度、符合率分别为93.18%、92.68%、92.94%。此外,对比冠心病与非冠心病患者IMT、AP两项参数水平可见,冠心病患者为(1.86±0.22)mm、(1.87±0.25)分,均高于非冠心病患者的(0.77±0.13)mm、(0.38±0.09)分,差异显著(P

  • 标签: 颈动脉彩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诊断效能 冠脉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脏性猝死(SCD)高危的慢性冠状动脉疾病(CAD)患者能否通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而改善预后。方法:选择80例于2017年01月到2017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心脏性猝死(SCD)高危的慢性冠状动脉疾病(CAD)患者为研究对象,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每组患者40例。其中,所有患者均接受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治疗,再配合PCI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分析PCI能够改善该疾病患者的预后。结果:治疗三年后,观察组患者的NT-proBNP、6分钟步行距离以及LVEF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慢性冠状动脉疾病 心脏性猝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预后
  • 简介:[摘要]本文介绍了我科收治的1例全麻下行颈椎动脉支架置入联合颈动脉栓塞的护理体会,简述患者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椎动脉支架置入术和颈动脉瘤栓塞术的术后护理及出院延续性护理干预等。通过密切关注患者病情,从而进一步促进患者的康复。

  • 标签: []支架置入术护理 动脉瘤栓塞术护理 高血压病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深入研究对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实施心脏康复护理干预后,患者治疗依从性。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共170例,将其随机分组,给予心脏康复护理干预措施组为研究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组为参照组,研究组和参照组各85例患者。对比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结果:干预期结束后,研究组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经皮冠脉介入术治疗的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实施心脏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故方案值得推广。

  • 标签: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 心脏康复护理 干预效果 依从性
  • 简介:摘要冠状动脉病变复杂高危且有介入治疗指征患者(CHIP)的治疗对于全世界心血管医生仍然是最具挑战性的难题。充分细致的风险评估和术前准备、合理的治疗策略和器械选择,以及术后的优化管理是顺利完成CHIP介入治疗的关键。同时,该领域需要高质量、前瞻性的临床试验数据支持,帮助临床心血管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做出最合理的决策。

  • 标签: 冠心病 复杂高危且有介入治疗指征的患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梅毒性冠状动脉口狭窄是心血管梅毒的表现形式之一,常引起严重临床后果。临床通常根据是否具有丰富的冠状动脉侧支循环,是否合并需处理的主动脉瓣反流以及患者耐受性等综合因素决定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由于梅毒性主动脉炎的持续存在,两种疗法具有移植物吻合口处狭窄和支架内再狭窄的风险,密切随访至关重要。现对近年来国内外梅毒性冠状动脉口狭窄的诊疗进展进行了综述。

  • 标签: 梅毒,心血管 冠状动脉口狭窄 介入治疗 驱梅治疗 外科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