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共建“一带一路”是中国首倡、各国踊跃参与的国际合作实践。其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是如何确保可持续的共同安全以及用怎样的地缘政治思想作指导。历史上传统的“海权论”“权论”“边缘地带论”等地缘政治学说,目的大都是为争夺地缘霸权或军事战略服务的,与“一带一路”追求的互利共赢目标格格不入。然而,某些国家仍会从传统的地缘政治角度看待“一带一路”。为使“一带一路”建设拥有与其相配套的地缘政治新概念,作者提出“海和舍论”,即海洋国家与地国家之间、海洋国家之间、地国家之间,全面实现互联互通、和平合作,通过互利共赢,打造结伴不结盟的网络化利益共同体、安全命运共同体。这有利于“一带一路”参与国之间的政策沟通,形成和平合作、共同发展的网状开放体系。可持续安全的“海和合论”与共建“一带一路”的国际合作实践,必将打破传统地缘政治学所导致的“海对抗”或“欧亚大地缘争夺”的恶性循环。

  • 标签: 一带一路 可持续安全 海陆和合论 地缘政治 命运共同体
  • 简介:早在2002年,东南亚的政界和企业界领导人就公开为那些原本投向东南亚地区的外国直接投资却流向了中国而感到烦恼。最近他们的态度则比较乐观。中国企业不仅寻求东南亚为中国的工业化提供原料,而且还在那里进行日益增多的投资。分析家们关注中国每年吸引了500多亿美元外国直接投资的流入(实际上,其中有些原先还是指定投向东南亚地区的)是可以理解的,但他们却很少注意到,关于中国投资的另一面却是,中国大(特别是投向其邻国)的国外直接投资浪潮正在高涨。本文通过对以下两个主要问题的初步调查来强调这个趋势:中国大的哪类公司进入了东盟国家,并在那里进行了多少投资?这种投资产生了什么潜在的影响?最初的资料表明,中国大的大多数投资都是由国有企业进行的,本文以15家中国大企业的资料来支持这个断言。虽然无法知道共有多少中国大的资金流入了东南亚,但从中国官方的统计数据来看,流入的资金在2002年肯定有20多亿美元,在2004年上半年有7.67亿美元。中国在东盟不断增多的投资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其中的两个影响简述如下:日益增多的中国投资对那种旨在改善人权的制裁制度(这里指在缅甸)产生了影响;以及面对着中国的投资,是否可以对外国投资者不断施加压力,以使其遵守国际劳工标准?

  • 标签: 国外直接投资 东南亚地区 中国大陆 国有企业 外国直接投资 国际劳工标准
  • 简介:确保跨国物流网畅通是践行“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重要一环。本文从时代背景、基础设施、铁路技术标准、现有运输方式等方面阐述建设中欧海快线的必要性,重点分析巴尔干半岛对中欧开展国际多式联运的重要地位,认为建设贯通巴尔干半岛的中欧海快线是中国丝路外交的扎实运筹。中欧海快线建设的当务之急是确保早日建成匈塞铁路及其延长线,这就要求中国企业提高该工程建设与投资的风险评估与规避能力。

  • 标签: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 中欧陆海快线 匈塞铁路 中国
  • 简介:南泉教授的新著《苏联经济体制改革史论(从列宁到普京)》的封面就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克里姆林宫图案上方列宁和普京相像而又背对背的头像会让人联想起许多:在上个世纪之初,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硝烟中,俄国诞生了一个新的政权—无产阶级专政的苏维埃政权,一批年轻有为的领袖们走上了政治舞台,当时列宁只有47岁,

  • 标签: 苏联经济体制 经济体制改革 陆南泉 史论 第一次世界大战 苏维埃政权
  • 简介:2016年5月30—31日,由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和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共同主办的“第五届大架和国际海底区域制度科学与法律问题国际研讨会”在南京召开。中国国家海洋局(StateOceanicAdministration,SOA)副局长孙书贤、中国外交部条法司司长徐宏、中国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副所长黄大吉等政府官员莅临会议。

  • 标签: 国际研讨会 法律问题 区域制度 大陆架 科学 海底
  • 简介:孟加拉国、缅甸和印度在孟加拉湾北部海域边界争端中,由于其海域的'凹'型特殊地理特征和布拉马普特拉河河口冲击形成领海特殊地质条件,使得在整个海域边界划界在司法实践中充满纷争。在孟加拉湾北部海域边界划界中,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及国际法精神和'公平公正'原则适当调整划界方法以达成最终结果,但多次调整又会导致各自的200海里外大架形成与对方经济专属区相重叠产生的'灰区'。国际海洋法法庭和大架界限委员会在裁决'灰区'效应问题中,灵活处理了200海里外大架的主权权利和专属经济区的经济权利间的关系,以权利独立且分离的方式,实现了对'灰区'的权利重叠问题的解决。这一方式和划界趋向,将影响未来海岸相向或者相邻国家间海域边界争端中'灰区'的解决。

  • 标签: 海域边界争端 孟加拉湾北部 200海里外大陆架 专属经济区 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