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评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值对经皮冠脉介入(PcI)术后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并予前降支置入支架的患者119,依据血浆LDL—C/HDL—C比值将患者分为3组,随访1年,评估三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以及各危险因素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关系。结果①与LDL—C/HDL—C比值较低的两组相比,比值较高组患者体重指数、女性患者百分率、吸烟人数及糖化血红蛋白、高敏C反应蛋(hs—CRP)、总胆固醇和LDL—C水平均明显升高,而HDL—C水平和他汀类药物使用率则较低(P〈0.05)。②第1组风险(HR)1.04,95%可信区间(c,)0.98-1.08,第2组HR1.16,95%C11.08-1.20,第3组HR1.27,95%C11.19~1.36(P〈0.05)。随着LDL—C/HDL—C比值的升高,PCI术后1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也逐渐升高(P〈0.05)。③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提示,LDL—C/HDL—C比值对PCI术后心血管事件风险的预测价值优于其他危险因素。结论LDL—C/HDL—C比值对PCI术后患者1年内心血管事件再发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标签: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血管事件
  • 简介:目的分析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早期再发心肌梗死的预测危险因素。方法连续选取行PCI术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2252,将未发生心肌再梗死的患者2176作为无再梗死组,发生早期再发心肌梗死患者76作为再梗死组,对再发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PCI术后早期再发心肌梗死发生率为3.4%,且以男性为主。与无再梗死组比较,再梗死组糖尿病患病率和入院时血糖水平较高,心功能较差、血管狭窄程度较重,PCI术前、术后TIMI血流分级较差,术后血栓形成和夹层发生率较高,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老年、血糖增高、糖尿病、心功能(Killip分级)、多支血管病变和PCI术后血栓及夹层形成与早期再发心肌梗死密切相关。结论高龄、血糖增高、糖尿病、心功能、多支血管病变和PCI术后血栓及夹层形成是早期再梗死的高危因素。针对合并这些因素的高危患者应进行积极有效防治。

  • 标签: 心肌梗塞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危险因素 预测
  • 简介:本文报道了高血压病患者一过性U波倒置正常化的4个病例,其中一与间歇性左束支阻滞有关;其他3都与室性早搏有关,分别出现于插入性室性早搏之后、室性早搏的长代偿间期之后,还有一就是室性早搏的U波。高血压病患者出现一过性U波倒置正常化,认为可能与心室舒张功能障碍有关,但其确切的机制及临床意义尚有待进一步探讨。

  • 标签: 高血压病 心电图 U波倒置 室性早搏 间歇性左束支阻滞
  • 简介:目的分析H型高血压并发外周动脉疾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依那普利叶酸片对其的干预作用。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在宝安区中心医院接受治疗,资料完整的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患者共2000为研究对象,检测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浓度,并依据Hcy浓度分为H型高血压1362、非H型高血压638。测定踝臂指数(anklebrachialindex,ABI)、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g)、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onWillebrandfactor,vWF)、抗凝血酶III(antithrombinIII,AT-III)、D-二聚体(D-dimer,D-D)、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typeplasminogenactivator,t-PA)与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lasminogenactivatorinhibitor-1,PAI-1)。对并发外周动脉疾病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然后整群抽取H型高血压并发外周动脉疾病患者进行亚组研究,随机平均分为应用依那普利叶酸片(观察组)及依那普利片(对照组),治疗24个月,观察两组降低血浆Hcy浓度、改善ABI及凝血-纤溶系统的效果。结果相关分析显示,H型高血压患者ABI与AT-III和PAI-1呈正相关(r=0.781、0.752,P<0.05),与Fbg、vWF、D-D和t-PA呈负相关(r=-0.846、-0.943、-0.713、-0.813,P<0.05)。观察组Hcy、D-D、PAI-1、ABI显著低于对照组,t-PA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型高血压并发外周动脉疾病患者的某些凝血-纤溶指标出现异常,依那普利叶酸可以改善H型高血压并发外周动脉疾病患者的ABI及部分凝血-纤溶指标。

  • 标签: H型高血压 外周动脉疾病 凝血-纤溶功能 依那普利 叶酸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近几年来,痛风发病率逐渐增加的趋势。据调查,不少痛风(或高尿酸血症)治疗效果不令人满意,关键是尿酸控制不理想,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陷入饮食误区。误区一:老李患痛风多年,也清楚痛风是由于嘌呤作崇,但误认为动物性食物都是含嘌呤高的食物,所以对鱼、肉、蛋、奶类等动物性食物都禁忌,子女劝说也无济于事。

  • 标签: 痛风患者 饮食误区 动物性食物 高尿酸血症 治疗效果 发病率
  • 简介:CCU(冠心病监护病房)主要收治重症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及心源性休克等疾病的患者患者病情较重,变化较快。通常在CCU床旁无法完成所有检查和治疗,需将患者转运至相关辅助科室。由于患者病情及转运途中的各种条件限制,转运过程存在较高风险。为了降低转运风险,减少意外,保证患者安全,我科制订了一系列预防管理措施,介绍如下。

  • 标签: CCU患者 转运护理 冠心病监护病房 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力衰竭 恶性心律失常
  • 简介:目的观察老年严重脓毒血症患者血浆BNP水平的改变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观察对象分为三组:78老年严重脓毒血症患者,45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和59健康对照组,测定其血浆BNP浓度。对其中的22严重脓毒血症患者和16心力衰竭患者分别进行肺动脉导管监测以评价血流动力学状态。结果(1)老年严重脓毒血症组、老年心力衰竭组和健康对照组的血浆BNP水平依次为912±757pg/ml,1143±791pg/ml和64.15±46.08pg/ml。严重脓毒血症组和心力衰竭组的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老年严重脓毒血症组和老年心力衰竭组两组之间BNP元统计学差异(P〉0.05)。(2)对部分病例进一步血流动力学监测表明老年严重脓毒血症组和老年心力衰竭组血流动力学不同但两组间的血浆BNP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3)严重脓毒血症患者的血浆BNP水平与PAOP、CI元相关性,r值分别为0.164和0.004,P〉0.05。结论严重脓毒血症和急性心衰时血浆BNP水平均明显升高,和急性心衰不同的是两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不同,BNP升高水平与炎症本身及脓毒血症相关的心肌功能不全及年龄等因素均有关,BNP不能作为替代严重脓毒血症时的血流动力学指标。

  • 标签: 脑利钠肽 脓毒血症 感染性休克 心力衰竭 老年人
  • 简介:急性大面积肺栓塞是开胸术后死亡主要原因之一,及时诊断和有效治疗可以明显减少病死率。急诊床旁心电图是术后患者最方便快捷的检查手段,认真分析心电图变化的特点对及早诊断大面积急性肺栓塞一定的指导意义。我们对本院近4年来8开胸术后明确诊断为急性大面积肺栓塞患者的心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来探讨心电图对急性大面积肺栓塞诊断的作用。

  • 标签: 肺栓塞 心电图 开胸术
  • 简介:目的:探讨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原因及防治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间收治的经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患者72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康复的患者30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再出血原因及防治对策。结果观察组72患者当中,患者术后再出血高危因素包括术中出血量、凝血功能障碍、出血后凝块形状异常以及患者出现脑出血后经多长时间接受手术治疗,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各项指标明显要差,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主要高危因素为患者脑出血后接受手术治疗前的时间长短,脑出血20d以内接受手术治疗可以大幅降低术后再出血率。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术后再出血 因素分析
  • 简介:大动脉炎,又称无脉症或Takayasu'sdisease,是累及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非特异性炎症,好发于年龄小于40岁的儿童和女性,受累的血管可出现全层动脉炎.本文报道1因大动脉炎引起腹主动脉、双肾动脉严重狭窄,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并导致恶性高血压、高血压脑病发作,并患有活动性肺结核,最后在控制动脉炎病情活动和药物降压、抗结核的同时,行双肾动脉支架植入术,最终获得有效治疗,并在使用5种降压药物的一年后停用了降压药物治疗.

  • 标签: 动脉狭窄 高血压 肺结核
  • 简介:患者女性,15岁。自诉近来学习紧张、精神压力大、睡眠差,时有心前区不适、胸闷、头晕。查体:血压正常,脉搏64次/分左右。心尖搏动不弥散,无震颤,心界不大。心律齐,无病理性杂音。彩色多普勒心脏超声检查示正常。肺部听诊未发现异常。受检前常规心电图正常,未曾服用药物。行3导联24h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示:心率在60~160次/分时,MV5P波直立,P—R间期0.13s,下传的R波呈qRs型,时限正常。当心率46~61次/分时,P—R间期〈0.12s,MV5呈R型,时限0.13s,起始部δ波。患者出现心前区不适、胸闷、头晕,并随心率的减慢上述症状也随之逐渐加重。在心率逐渐增快时,预激波也随之逐渐消失。

  • 标签: 慢频率依赖性 预激综合征 24H动态心电图检查 短阵性 心前区不适 心脏超声检查
  • 简介:患者男性,57岁。因多次发作性心悸、晕厥在外院诊断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拟行射频消融术来本院就诊。常规体表心电图(图1)示:窦性心律,QRS波群电轴左偏,心率51次/次,P—R间期0.17s,QRS波群时限0.09s,V1、V2导联ST段起始部可见一正负双向小棘波,持续约40ms,V1~V3导联T波倒置。诊断为窦性心动过缓,Epsilon波。借阅外院心电图(图2)示:快速均齐宽大畸形QRS波群,

  • 标签: EPSILON波 右室发育不良 致心律失常性 QRS波群时限 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宽大畸形QRS波群
  • 简介:患者女性,67岁。因心悸7年,加重伴胸闷半月,于2007年4月9日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和Ⅱ型糖尿病病史。查体:闻及期前收缩,心尖区闻及Ⅱ/Ⅵ级收缩期杂音。查动态心电图示:窦性心律,频发室性期前收缩。于入院第4天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术中采用seldinger法一针成功穿刺右股动脉,多体位冠状动脉造影未见明显狭窄。术后手工压迫股动脉止血20rain后,继以气囊压迫12h,右下肢制动24h。术后第二天,患者诉右腹股沟处胀痛,皮下青紫,局部触诊可及震颤,

  • 标签: 手指压迫 假性动脉瘤 超声引导 频发室性期前收缩 SELDINGER法 冠状动脉造影术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5岁,主因“间断胸闷10年,加重伴胸痛1.5小时”入院。患者10年前经常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持续数秒钟后可恢复,未重视。1.5h前,患者于睡眠中突发心前区疼痛,伴有胸闷、大汗,出现2次短暂意识丧失,数秒钟后恢复,经120急救中心抢救,急查心电图(见图1):窦性心律,Ⅱ、Ⅲ、aVF导联ST段抬高0.2~0.3mV,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给以“阿司匹林300mg口服,硝酸甘油0.5mg含化”后胸痛症状缓解,立即送我院急诊。

  • 标签: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冠状动脉痉挛 120急救中心 短暂意识丧失 心前区疼痛 AVF导联
  • 简介:临床资料:患者男,62岁,因突发胸骨后压榨样疼痛8h,伴心电图V1~V6导联ST段弓背向上抬高,以"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收入院.查体:血压150/90mmHg(1mmHg=0.133kPa),呼吸20r/min,双肺呼吸音清,心界无明显扩大,心率96r/min,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心脏杂音.入院后即行冠脉造影,显示左前降支近端完全闭塞.按常规方法送入指引导丝至左前降支远端.

  • 标签: 冠脉内血栓吸取术 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射频导管消融(RFCA)在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治疗中的地位已确立,环肺静脉电隔离是目前主流术式[1-4].该术式围术期血胸并发症发生率文献报道约0.2%[4,5],早期不易发现,国外文献报道因血胸引起患者死亡的病例[6].本文报道l阵发性房颤导管消融术后罕见并发症即严重血胸,分析其原因并引起临床警示.

  • 标签: 阵发性心房颤动 射频导管消融 血胸 罕见并发症 救治 肺静脉电隔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