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志书篇幅膨胀的情况,从第一轮新方志编修一直延续到第二轮修志,虽被志界所诟病,却日趋严重,有损志书的质量和价值。理论界以往对志书篇幅膨胀的问题多着重于从控制篇幅的意义及做法上进行讨论,而对于志书篇幅的适度范围却鲜有所论,这是控制志书篇幅的先决问题。本文以省志考察中心,选取旧志、第一轮省志及第二轮省志若干送审稿作比较研究,探讨并提出省级志书适度篇幅的标准,以此切入探讨造成志书篇幅膨胀的原因及控制途径。

  • 标签: 志书 省志 篇幅
  • 简介:一般来说,客家民系的形成,是以共同地域、共同语言、共同经济生活和共同血缘组织四大要素标志。自明代在客家地区普遍形成了共同扶持、紧密协作的家族制度后,直到今天,客家人依然保持这一传统。客家人不仅是由每一个家庭单元的血缘关系联系着,而且还有一种基于血缘之上的、更为广泛的整个客家群体的情感联系。

  • 标签: 客家人 共同地域 客家民系 血缘组织 客家地区 明代
  • 简介:大丰与兴化一衣带水,刘庄、白驹就是1951年从兴化析置给大丰的,《水浒传》作者施耐庵是元末明初白驹场人,耐庵故里兴化,亦大丰,逐渐学界所首肯。兴、丰两地,出入相友,守望相助,本人对大丰方志异常关注,尤其是兴志有记载、丰志又立传的历炎名人。

  • 标签: 《大丰市志》 指瑕 1951年 《水浒传》 元末明初 施耐庵
  • 简介:抗战时期,苏北地区的新四军部队冲破敌人的层层封锁线,获得各类重要的军需物品,以及收集情报、安全护送来往干部,在上海与新四军部队之间秘密建立了多条地下交通线,电影及电视连续剧《51号兵站》就是当年秘密交通线的生动写照。在这几条地下交通线中,有一条是在上海浦东的高桥、高东地区,因而被称之为浦东的"51号兵站"。

  • 标签: 张爱萍 地下交通 徐家 长江入海口 汤景延 浦东开发
  • 简介:进入帝国时期以后,罗马的扩张活动基本上偃旗息鼓。相应地,元首制时期的罗马军队经历两个重要变化。一是兵源募选日益本土化,这使军团和辅助军之间的区别日渐淡化。二是行省驻军日益定居化,这使军队作为自成一体的社会具有隔离于非军事区的趋势。由于这两个变化,军队在和平时期的非军事功能日益突出。对不列颠罗马驻军的考察表明,军队对行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军队对城市化进程起重要的推动作用;向军队供应粮食带动了不列颠南方地区的农业发展;军队是普及罗马公民权的重要渠道。关注这些非军事功能有助于更充分地理解作为罗马帝国主义工具的军队。

  • 标签: 罗马军队 罗马不列颠 罗马化
  • 简介:减少职工和城镇人口是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的重要工作之一,既往研究偏向于肯定动员成绩,却与当时政治和思想文化情境相隔离。精减工作涉及基层群众的切身利益,与以往大规模社会动员经验相比,动员具有相当难度,也更有助于说明政治和思想文化发展趋向之动因。本文从分析精减工作的宣传策略入手,揭示要完成减人指标,宣传内容从以经济生活中心渐次转为以阶级斗争纲,形式上则基本放弃公开宣传而改为内部传达,此种重大变化。造成了信息传达的严重模糊,只能更多地依赖于组织强制,以及群众运动的动员形式。

  • 标签: 城镇人口 阶级斗争为纲 宣传策略 城市人口 经济生活 国民经济调整
  • 简介:1984年春节,邓小平在广州由任仲夷陪同看完'白天鹅',旋又动身坐上专列去看'白鹭'。白鹭是厦门的吉祥物,是厦门的象征,厦门因此也称鹭岛。看'白天鹅'前,邓小平已欣喜地看了已然展翅高飞的'鹏'(深圳),感受了'渔'(珠海)的气象,再加上'白鹭',两省四个特区他看了三个。这些地方的简称,不是空中飞的,就是水里游的,都是些吉祥美好、充满生气、引人遐思的名字。地如其名,三大特区还真是折腾出了一番胜景。

  • 标签: 改革开放 任仲夷 秋风萧瑟 清除精神污染 邓小平
  • 简介:“吱——吱——”,电锯、电钻声;“笛——笛——”,摩托车、汽车鸣备声;“嗡——嗡——”,饮食、娱乐场所传出的设备轰鸣声和喧闹声……早已把噪音的分贝提高到让人没法忍受的地步。

  • 标签: “广告污染” 噪音 环境保护 分贝 监督审查
  • 简介:冰心老人是20世纪的同龄人(1900-1999)。她崇高的品德,在早年是以作品中纯真的“爱”哺育着小读者,用圣洁的“爱心’’托起祖国的明天!晚年则以忘我的“大爱无疆”的高德境界,无私无畏地施惠于社会!诚如老人所言:“我只希望人民生活得更美好,少一些人间不平。’她在晚年,不顾年事已高,仍然以饱满的热情进行创作,笔耕不辍,时有新作问世,如同新花开放于老树,好似彩霞燃烧于晚天,迎来了她一生创作中的又一个高峰。晚年的冰心,更加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地呼吁搞好教育工作,以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她一生淡泊名利,崇尚节俭,将自己的稿费和积蓄,不断地捐献给“希望工程”和灾区人民。

  • 标签: 冰心 大爱 人生 “希望工程” 人民生活 社会问题
  • 简介:我是因我的连襟挚友王[予予](xǜ,音序)结识沈先生的。那时王[予予]在中国科学院考古所工作,是沈先生完成4开本《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的得力助手。我不只一次和王[予予]一道去看沈先生。一次王[予予]带去了一幅长辕车图片,沈先生展开一看,立即说是假的,并指出假在何处。多次接触,我佩服沈先生渊博的学识。

  • 标签: 沈从文 中国科学院 古代服饰
  • 简介:栗园围是由李申甫的七世孙李大纪、李大缙所创,围内的人都是他们的血脉后裔。岁月流转,几百年之后,李申甫在龙南开基已传28代,他的第七世孙李大纪、李大缙在栗园围开基21代,

  • 标签: 文化探究 宗族 客家 李申
  • 简介:本文以许渊冲的“三关论”理论基础,以李清照词《声声慢》的16个英译本研究对象,旨在以小见大,探讨宋词英译的策略。文章首先概述李清照词英译及其研究情况,然后将译本分为三类,通过问卷调查,主要考察“形美”和“意美”两方面的问题,同时还从译本的词数和韵律角度分析“音美”问题。最后,将“三美论”与宋词英译相结合,归纳出翻译宋词应采取的主要策略。

  • 标签: 李清照《声声慢》 三美论 宋词英译
  • 简介:灾荒史研究作为历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内容。因此,灾荒史研究我们提供一个认识传统中国社会的重要视角。作为地方史书的方志,保存大量类型各异的灾荒史料,我们研究灾荒史提供极大便利。本文以山西府州县志例,探讨了灾荒对经济、民众生活的影响,以及官民在灾荒中的救助行为,进而对灾荒与信仰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最终得出方志在灾荒史研究中不仅是资料提供者,更是研究"指导者"的结论。

  • 标签: 灾荒史 山西方志 经济 救助 信仰
  • 简介:忌讳是人类社会中普遍的文化现象,最早的忌讳,是在原始人的无知与支配下产生的,表现为神秘型的禁忌。而趋吉避凶更是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社会心理,若是此心理反映在语言上,这时各国或各地方言的言语禁忌或委婉表达便是十分常见的现象,本文透过英语、汉语、客方言中的语言禁忌现象,了解异同之处,以及语言禁忌产生的原因与影响。

  • 标签: 语言禁忌 客家话 人类社会 原因与影响 文化现象 社会心理
  • 简介:《汉书》版本很多,由于时代变迁,旧本多不易得,现今使用最多、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首推中华书局1962年整理出版的新标点本。它征收王先谦《补注》所引诸家旧说,同时吸收杨树达《汉书窥管》新说,择善而从,析出注文(只收颜注,不收补注),分段标点、校理,对部分古字、异体字进行处理,做出了前所未有的成绩,被誉为集以前《汉书》各本之大成。这个眉目清楚、阅读便利的新版本,出版至今已超过40年,重印11次,印数达10余万册。它是人们学习和开展《汉书》研究工作最常用和最权威的本子,同时也是人们开展《汉书》考校研究的一个新起点。后出的各种整理本、注译本、选读本多以之为底本,点校本事实上已成为后出各类《汉书》读物的源头之本。

  • 标签: 中华书局点校本 《汉书》 整理出版 时代变迁 标点本 王先谦
  • 简介:汉代史料有"真二千石"之名目,注释家如淳、颜师古、司马贞及若干当代学者皆以为汉官秩有"真二千石"之秩级.杜佑则谓二千石"亦曰真二千石".今考辨汉代并无官员之秩级真二千石,真二千石二千石之别名.

  • 标签: 真二千石 二千石 汉代 秩级
  • 简介:在2010年12月22日广东首届文艺终身成就奖颁奖典礼上,中国优秀电影艺术家王一,获得的颁奖词是:“被誉为中国电影史上的活化石,首开南国电影流派。作为一位百岁老人,他开南国电影风气之先,引领广东电影的第一次浪潮。”人们对王一的很多电影作品耳熟能详,如《珠江泪》、《南海潮》、《七十二家房客》、《三家巷》.但对他的电影艺术思想和艺术理论,恐怕知之不多,研究不深。所以,整理、学习和研究王一的电影艺术观.不仅对发展中国电影艺术思想史,而且对建设岭南文艺理论史有着不可或缺的意义。

  • 标签: 电影艺术理论 岭南 开拓者 中国电影史 颁奖典礼 文艺理论
  • 简介:王泗原这个名字,与同时代一些学者相比,并不为许多人熟知。一来他没有显赫的社会地位,从1950年进北京直至退休一直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语文编辑;二来他没有高深的学历,大学没读完就因家贫而被迫辍学;三来他一生只完成3部著作,加起来不过百万字;四来他为人低调,从不喜在公众场合抛头露面,除了上班,多半“宅”在家里,唯一的嗜好是到戏院听戏。但就是这样一位看似平凡普通的学者,当你走近他、了解了他的事迹,便不能不肃然起敬。不妨略举几例:他于1954年出版的楚辞研究著作《离骚语文疏解》得到著名语言学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教育部长马叙伦先生赞许,亲笔复信说:“初一循诵,已称博雅。”

  • 标签: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 学术 研究著作 1950年 1954年